【大纪元2011年08月17日讯】(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主持人:观众朋友,关注全球热点,与您真诚互动,欢迎您收看这一期的《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9日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再次超出了市场的预期,达到了同比增长6.5%,刷新了6月份6.4%的纪录,创37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个涨法用一组文词来形容,就是“再次挑战了人们的想像力”;用一句老百姓自己的话说:“这样涨下去可怎么活”?
中共国家总理温家宝在上个月提到通货膨胀时,曾2次提到把控制通胀作为首要任务,而这个月却改口说努力的把物价降下去。那么中国的物价究竟怎么了?物价疯涨究竟几时休?物价为何让国人如此的揪心?面对着这个关乎所有人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中国人该何去何从?围绕着这一系列的相关话题,今天我们将和观众朋友一起展开讨论。在讨论之前,首先请大家观看一个短片。
(影片播放开始)
8月9日,北京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创下37个月以来新高,城市上涨6.2%,农村上涨7.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8%,粮食价格上涨12.4%,猪肉价格上涨56.7%。
许多经济专家认为,北京当局的通胀数据并不可信。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专家:“因为我们国家一般来说,它报6.5%的话,实际上应该更高。现在也没有说物价有下降的什么其它消息,就是一些因素,我们有一些物价继续上扬的因素还是有的,比如说,我们到年底社会保障房要开工1千万套”。
据中国肉类协会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一般家庭购买猪肉占肉类总购买量的60%。猪肉价格飙涨让民众怨声载道。
沈晗耀(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农产品可能因为饲料的价格,还有人工的价格,现在持续在上涨,这个不可能回去了,肯定再想像以前一样吃廉价菜、廉价肉、廉价鱼,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了”。
通胀让普通老百姓的财富严重缩水。《南方都市报》8月2日发表文章质问,为何“170多道文件”未能扭转“通胀猛于虎”的现状?
徐彦(杭州市人大代表独立参选人):“很多饭店不做猪肉的菜了,因为成本涨得太厉害。第二方面是,可能去年开始CPI高涨以后,一般所谓最低收入的能够直接感受到物价上涨。但是今年以后,中产阶级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包括很多企业家”。
7月份农村的通胀比城市水平更为严重。
温家宝6月访问伦敦时表示,要将通胀控制在4%以内有困难,但控制在5%以下可能做到。而在8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没有再提把稳定物价作为“首要任务”,只表示要“努力把物价涨幅降下来”。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的文章,公开支持中国彻底告别负利率。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是央行进一步加息的暗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一方面,加息有利于抑制通胀;同时,加息只是矫正负利率,缩小和市场融资利率差距的政策动作,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有限。
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在研究报告中说,中国决策层目前面临两难,一方面需要侧重偏紧的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胀,另一方面也需应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象进一步蔓延。
吴惠林(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所以我们最近看到中小企业出现了一片倒闭潮,在生产方面是受到蛮大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人民的生活当然也会往下降,所以这会进一步衍生出严重的社会问题。”
(影片播放结束)
主持人:观众朋友,您现在收看的是《热点互动》热线直播节目。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物价为何让国人如此的揪心?”您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发表看法,参与我们的讨论。我们的热线电话号码是:646-519-2879,或者通过Skype与我们联系,Skype的ID是:RDHD2008;中国大陆的观众朋友可以打我们的免费热线电话:400-708-7995,接通之后再拨899-116-0297;我们的节目也可以通过网络即时收看,收看的地址是www.ntdtv.com;中国大陆的观众朋友也可以通过爱博电视(IPPOTV)直接收看,无需翻墙软件,爱博电视的下载地址是:www.starp2p.com。
节目开始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一下今天在现场两位嘉宾,一位是资深的时事评论员竹学叶博士,另外一位是资深的时事评论员杰森博士。
刚才我们看了一个新闻,就是7月份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再创新高,创出了37个月以来的新高。看到了这个新闻不知道两位有什么看法?先请竹学叶先生谈一下。
竹学叶:我觉得至于说几个月,或者是涨多少?其实是经济学家的事情,在中国大家都知道这些数据不完全靠得住。但是我觉得最可靠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感觉,就是说不管物价涨、跌,你自己感觉怎么样?家庭主妇去市场买菜,家庭的收入与物价的对比,人们自己会自然而然的反应出来:物价涨的是受不了了!或者是这个物价还行。
所以如果我们看报告的话,曲线图怎么变化,这些东西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反映在里边。但是我想,中国有这么十几亿的老百姓,分成不同的阶层,有的阶层可能对物价反应非常敏感,有的对物价无所谓,因为他的收入决定了他不在乎这些日常消费品的价格。
所以我想作为广大的民众来讲,比如说工薪阶层,甚至公务员,号称的一些中产阶级,比如说一个月收入好几千块钱这样的,他都会感觉到物价对他的生活的影响。
所以我想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数据也就反映出来了,这个时候如果数据再不反映出来,可能就成了笑话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关注这样的问题,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关注于老百姓自己的感受,到底物价是能不能承受得了?
主持人:说起这个感受,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说央行在7月9日的时候对北京市市民做了一个调查,得出一个结论是60%的人觉得物价很高,这个新闻的言外之意就是40%的人觉得物价还不很高。不知道两位对这样一个新闻有什么样的评价?
杰森:其实中共所有的新闻事实上是一个导向的作用,物价很高的时候它出这个新闻,某种意义上讲,有些导向就是说还有很多人觉得物价不高。它事实上是在压服民意,这就是大家一直在嘲笑它的。
台湾物价涨了4%的时候,它拼命的报台湾人民走上街头,说没办法生存。中国这边物价涨到6%的时候,媒体采访大妈说:我们生活很稳定,没问题。这是07年、08年物价上涨的时候出现这么愚蠢的新闻。
这一次新闻导向做得稍微精致化了一些,因为知道大家都在抱怨,它就用了个60%的数字,好像还有接受民意,但是确实是展现出有40%的人好像不在意。其实你要是再看另外相应的民调,其它的一些民间的网络、媒体做的民调,很多说是90%的人说物价增长过快或超快。事实上,这个数字更接近我自己跟国内接触的人谈到的感受。
主持人:更接近老百姓的呼声。那我们再从这个理论上看一看,因为它毕竟是用CPI来衡定的,究竟这个CPI现在创下了一个新高,在哪些方面涨了?哪些方面对老百姓有巨大影响?能不能具体的分析一下CPI这个概念?
杰森:我们知道CPI它是一个综合的物价指数,它是根据这个国家大概平均的,一个中间人,一个典型的这个国家的人,以他每个月在各类的支出做为权重,比如说你这个人30%用来吃饭、10%用来住房子、20%用来穿衣服,类似于这样一个比例,这是全国通常一个中间比例,然后用这个作为权重,看每一项涨了多少,这样子综合算出来一个价钱平均,做出CPI这样一个指数。
这一次你要看整体CPI,7月份是6.5%,但是你要是看具体分项的话,可怕的是食物,这一次7月份涨了又将近15%。而事实上这个15%又一定是缩了水的,因为很多人跟我说到,他通常看到的蔬菜和一些肉类价格,特别是猪肉的价格,中共自己报出来也是涨了56%这样一个概念。
所以某种意义上讲,涨得最凶的是老百姓最不能放弃的东西,就是吃这个问题,其它的比如穿的啦,或者是通讯啦,我可以稍为调整一下、忍耐一下,吃的话会直接影响大家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的状态。
所以某种意义上讲,为什么中国这个CPI让大家这么揪心?事实上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因为CPI增长的关键部分是食品,而食品是人人每天都面对的。这方面的暴涨,百分之十几的增长过程,事实上是大家生活水平明显在往下走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大家心里头很揪心。
主持人:食品的问题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看物价波动不断在创新高,现在又达到比去年同比增长了6.5%,究竟什么样是正常的,什么样是不正常的?在经济学领域,我们怎么样去看待现在这个增长是非常严重的还是怎么样?
竹学叶:我觉得是一个感受问题。如果人觉得很严重,那作为一个社会来讲就是很严重了。你经济学家、政府怎么说不严重其实是没有用的。我们知道比如说在美国,你一个公司正常营运的话,每年公司给你加薪至少也得3%。社会上来说,我们平均涨个3%左右。大家会觉得这个工资涨得不够高,反正跟去年差不多。这样你的生活可以维持基本状态。那如果说在美国工资要涨个5%,可能很多人马上就觉得生活水平下降,可能就会造成很大的社会问题。
所以我觉得社会作为一个总体,人们用货币来衡量收入的增加,和物价指数的变化,如果这两个处于一个相当水平,哪怕有一点波动,1%、2%的波动,老百姓都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如果你超出这个,人们就会觉得有压力,如果再超出过多的话,人们会觉得很忧虑。
所以我觉得中国现在的物价指数,对于很大比例的中国人而言,可能是超出很多人们实际收入的增长。所以作为一个大比例的人群,如果觉得这个对于我的收入来讲增加太快了,关于吃肉问题,他就觉得买肉不像以前那样想买就买,我还得考虑考虑,那自然他的压力就来了。这样的人群很大的话,那自然而然就是一个事实存在的社会问题。
主持人:我想这个问题竹学叶博士是从老百姓直接的感受、直接的feeling上来体现这一点。那么在经济学领域的话,究竟这个6.5%,或者3%、4%是不是正常?其它国家是不是有同样的增长率?我想请杰森博士来分析一下。
杰森:其实我是同意竹学叶先生评论的过程。当然经济学上大家通常有一个简单的说法,就是说CPI如果超过3%的话,这个国家已经进入通胀的状态了;超过 5%的话,就进入严重通胀了。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现在是比较严重的通胀。
但是你要是回过来看,美国的CPI去年达到3.6%,但是整体来说,美国人没有这么揪心,一天到晚网络上都在讨论这个事。重要原因是什么呢?刚才竹学叶也谈到了,就是收入的问题。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一个硬币两面的问题,一个是物价上涨,一个是收入上涨,只有在这两个不同步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这么揪心的程度。当然另一方面你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中国的网站帮着中共摇旗呐喊的时候说:中国31个省,每个省的平均收入都超过了CPI,然后29个省的增长居然超过10%。被网民大骂一通。
这个过程你可以看到一个问题是啥呢?就是为什么中共说增长的数据和老百姓的感受差别这么大!事实上这个就是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反复说的,老百姓“被增长”,就是它用平均值把社会一切的分配不公都盖住了。
但是中国过去历史上,过去这么多年整个增长,回过来国际上很多机构分析以后说,中国80%的人的工资是极其缓慢的增长,只有2%的人是坐着火箭往上冲,这2%的人是把整体的平均值带上去了。所以80%的人事实上他的增长是没有超过CPI的,是80%这群人内心的恐慌造成了整体中国社会上现在对物价上涨这种惴惴不安的感觉。
主持人:好的,我们刚才谈到工资的问题,现在有一位观众朋友打来了电话,我们来接听一下。江苏的林先生,林先生您好。
林先生:主持人好,嘉宾好。我刚才看了你们的节目,其实我们现在在大陆的人在买东西的时候能完全感觉到这个。现在我去买东西,现在鸡蛋5块4毛钱一斤,上个月5块钱一斤,涨了8个(百分)点,这个涨得是非常大的。每次我们同事、朋友看新闻的时候,现在新闻都看不下去了,都快疯了,一看到新闻就想骂它两句。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呢?它一点实话都不讲,而且把新闻完全用那种愚民政策,老百姓是不知道,像我们在学校里面然后出来的人,现在都已经慢慢知道真相了,包括以前到现在的真相。当然我们知道,我们都接受不了这种事实。
现在物价是小事,关键是它把物价这些东西转移老百姓的视线,让你天天在这里就光知道“钱、钱”,它把我们的价值观都变成钱了,我们这些年轻人除了钱就不知道其它的东西。现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它不让我们去学,它让我们学这些没用的东西,当我们学了之后有什么办法?完了以后,它安心用那种骗的新闻,用它的宣传机构来转移我们的视线、扭曲我们的思想,慢慢造成你这种心理。
你像我们中国现在这种年轻人,生活就是三点一线,就是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对不对?生活没有多元化。你再看看欧美,人家那种思想多开放,人家那种思想多么多元化。你再看看我们,我们现在就快完蛋了!现在非常危险。我们这些年轻人怎么办?现在我们手里什么都没有了。
前天我去买青椒,4个青椒2块钱,你现在还能过吗?它每个月CPI要涨那么高,而我们工资就涨1个点、2个点、3个点、4个点,10个点是不得了了!所以我们现在根本就没办法了。
主持人:好,谢谢林先生。
(待续)
(据新唐人电视台《热点互动》节目录音整理)
视频:【热点互动】物价为何让国人如此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