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1年07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陈恺萱、黄凯熙编译报导)近日南京市民替梧桐请愿的行动中,竟难得一见的看到当局出乎意料的退让。政府允许居民以迁移古树的方式,保留这些深具历史意义的巨木,居民似乎是打赢了一场环境保护战。不过根据《纽约时报》记者深入剖析事件原委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突然变民主 外媒查真相
南京遍植的百年梧桐树,高耸入云、枝叶茂密成荫,一直是居民熟悉又亲切的成长记忆。这些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由法国引进的梧桐树,也是都市绿化、净化空气污染的主角,所以也倍受园艺家和城市规划者的重视。
然而,在中国南方这个拥有8百万居民的大城,沿着中山路种植超过2万棵的梧桐,是否能见容于中共这个亟欲发展经济的政权?在中国这样一个经常为了工业利益,而不惜摧毁居民家园和农田的国家中,为了都市开发所需,大规模的建设工厂、公共运输等设施之时,居民是否还能保有这些在地的美好?
根据《纽约时报》记者深入剖析事件原委后,发现南京市民的护树成功,既不是中国萌现了民主之光,也不是广大的市民阶层,表达他们对迂腐官僚的愤怒已受到重视。事实上,当局只是想在都市开发中,建立民主形象。而保留老树,则是一种看似双赢的假面妥协。
只要经济 不顾环境
中共曾在1993年,为了兴建沪宁高速公路,在一夜之间,几乎把3,000棵梧桐树砍伐殆尽;也曾在2006年,为了建设地铁2号线,移植近200棵梧桐木;接着,在今年计划兴建的地铁3号线预定地中,为取得市中心的六个地面车站所需的空地,又计划砍伐或迁移超过1,000棵树木,其中大多是梧桐树。
南京官员表示,目前市区仅有两条地铁线,每条约可负载1百万人次的载客量,对南京的公共运输量来说还远远不足。而南京市尚有10条预定的地铁线,还在规划兴建中。
防堵民情 虚以委蛇
这些都市建设与老树存活之战开打后,当第一批梧桐被砍去枝叶,准备迁移时,当时网络上即刻凝聚了1万多名网友的愤怒之声。一名老师更组织学生,在树上绑上绿丝带,为树木请命。
部分名人也加入了网络串联,保护老树的行列,其中包括微博粉丝超过500万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自由体育评论员黄建翔。甚至,台湾的国民党立委邱毅,也在国民党中常会上提案,希望透过“救树”行动,一起挽救两岸的共同历史记忆。
《南京晨报》记者朱福林,更对此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后发现,虽然南京政府在2006年迁移近200棵行道树时,园林部门曾承诺,会确保80%的迁移树木能存活,但实际上这些梧桐,多半被移栽在荒地上,只有20%存活了下来。
从小被吓大 不知真民主
在这些“批评者”中,有许多人还是深谙中共当局的反目无常,不敢过度的向政府施压护树,以确保人身的基本安全。
当地环保组织“绿石”的工作人员崔圆圆(音译)表示:“我们不想反对政府的作为,只是希望有一个沟通的管道。”
电视名人黄建翔也决定,不回应网路上号召街头抗议的贴文,并表示政府可以做到这一步,已经有进步了。
最后,数百名聚集在图书馆,进行护树运动的民众,一小时内就被当局驱离。接着中共的媒体审查员,再进一步确认这个行动,被媒体忽略不报且没有传播开来后,当局才算放下心中的大石。
假环评 真诈术
不过护树声浪之大,南京政府也知道开始做点表面功夫,表演一套暂停地铁建设的戏码,并组织“环境评估委员会”进行建设审查。但是,审查成员中仅有8个公民,却有9个来自政府单位或建设公司的“专家”。
审查小组花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环评审查。审查员被带去参观地铁站预定地,接着检视一下简化的修正计划。每个市民审查员在投票前,还拿到了一个装着现金的信封,声称是交通补助费。
投票时,审查委员会领导人说:“如果没有异议的话,大家鼓掌通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审查员,私底下对《纽约时报》透露:“现场有1、2秒钟的停顿,然后大家一起拍手,没有时间让我们做出一个民主的决定。”审查员们也被告诫,不准跟记者透露审查的细节。
这就是中共式的民主,人尽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