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玉器河南女人教给我的真知灼见(一)

人气 986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6月08日讯】 说起来,这事情已经过了两年半了。

每年的五六月,我都特别忙。晚上九点多,做完一天的工作之后,我会在小区里逛逛。小区里有个步行街,除了一个个的专卖店外,物业公司为了创收,还把步行街前的空地划成几平米的一个个小摊位出租给什么中国移动啊,平安保安啊,或者什么其他的临时小商贩等等。居住在小区里的人都还是有一点经济实力的,所以,那些个摊位总是满满的。虽说是小区里的步行街,也蛮热闹。

初识卖玉女人

那天我在步行街逛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卖玉器的。和那些在超市门口摆档的没啥区别。档分两部分。左边是一堆小东西,上写:绝对A货,假一赔十。价格从十元至一百五十元不等。右边,是一个玻璃柜台,里面摆了一些品相好的玉器,镯子啊,玉佛啊,小貔貅什么的,那标价就又高了一些。一个糙拉拉的女人,正在跟顾客口水横飞的大讲翡翠的知识。

我对这东西不懂,但是偶而也会好奇。所以,就在左边那一摊上乱翻着看,又去看她柜台里的东西。这时,发现她的柜台上摆着一个小木架子,上面摆了六七个镯子,看着挺漂亮的。于是顺手拿起来在自己手上比划,有一个看起来润润的,泛着一点青绿,握在手里,沁凉沁凉的,心里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镯子内侧贴了一张细长的小纸条,印着一大串数字。我知道,这是鉴定证书的编号。看了一下价格,一千多点。就动心了,想砍砍价,把它给买下来。

我举着那镯子在灯下看它的流光溢彩,问那女人说:“老板娘啊,这镯子多少钱哪?”那个女人正在跟顾客说得来劲呢,她扭头拿起我手里的镯子看了看,口气生硬地说:“这镯子不卖!”

我心里这个郁闷啊,难道是因为晚上我穿着随便,看起来不像买得起这镯子的人,连个摆小摊卖玉器的人都看不起我?我还真的就要买了!

“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我又不是不给你钱。就算是我不买,问都不可以问吗?耍什么花招嘛。不就是想卖贵一点吗?再贵也不过是标的那一千多,又能贵到哪里去!”

“说了不卖,就是不卖。”她很不耐烦。

当时围在那里看玉器小摆件的人不少,也有一些女人在比划那些镯子、玉佛什么的饰品,其中还有几个是我的学生家长。被她这样子对待,我尴尬极了,只想速战速决,赶快离开这里。我说:“好,好,我也不和你还价。你等一下,我现在打电话给我老公,让他拿钱来,你标多少钱,我给你多少钱。这行了吧?”

我万万没想到的是,那女人听我这样说后,更加不和我说什么,只拿起那镯子往玻璃柜台上猛地一拍,那镯子断成了两截!

她这举动倒把我气笑了。犯得着吗?

四周的人也很诧异。她歉意地对我说:“这个镯子上有裂,不能卖的。谁知道看上它的人还挺多。你已经是第五个要买的人啦。我给问烦了,又怕我那个小徒弟不小心给卖出去,不好,所以我给拍碎了算。免得麻烦。”

有裂?我真的没有看不出来。她不说,估计早就千把块卖掉了,谁知道?这个摆小摊的女人有点儿让我刮目相看了,同时觉得这一举动也把四周的人给震了一下。那天玉镯子虽然没有买,我却很高兴认识了一个爽直的卖玉人。

后来,她有连续一个星期在我们的小区里摆档。很多女人在她那里淘小玉器。她也很大方。如果有人买贵重一点的玉器,让她送一点小玩意儿,她也不介意,随便别人在那左边那摊子上挑拣。有的人玉器的绳子散了呀,少颗玉珠子啊,只要她忙得过来,就给人整,也不收什么钱,大方得很。有人以为她送的那些玉珠子是假货,用来拉拢人心的,她挺不高兴:“这些玉, 说白了就是石头,知道不知道?我们做大件的玉器,常有边角料下来,这些珠子就是用边角料做的。大件的玉器卖得好,连本带利都回来了,这些边角料都是纯赚的,又不值什么钱,需要给个一颗两颗的,有什么了不起。”

慢慢地大家熟了,知道她叫张平,河南人,家里是世代做玉器雕刻的,她们那一整个村子的人都是以此为业。我对这一行太陌生了,唯一的知识来源是以前看过一本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写的是玉器匠的,他们的生活于我而言,还是挺神秘的。张平说,各个大大小小的珠宝行经常由他们供货。今年(2008年)金融危机,珠宝不好卖了,送去珠宝行的货收不回货款,而家里干活需要买原材料,需要买工具。只好自己去一些好的小区里直销,指望着收点现钱周转周转。

首次买玉

对于生意,我并不懂,她说的那些,于我很遥远。但是,看着那些玉器,我也有很多的问题会问。她的回答,和一般珠宝玉器店的回答并不相同。很实在,没什么吹嘘。有时候,她也会偶而地从贴身小包里拿出一些玉器给我看,告诉我什么叫种,什么叫水,什么是老坑玉,什么是新玉。A货是怎样的,B货是如何做出来的。这都是我以前所没有听过的,将信将疑地听着而已。

老公知道了,总是说我:网上都说河南人最会骗人的,你小心啊。整天和那天摆摊的混在一起干什么呢?我听了如同耳边刮过一阵风。谁不喜欢那些美丽的玉呢?拿一块玉在手里把玩,又有人给你讲解,真是一天工作之后最好的休息了。

有一天,张平拿一块玉给我看,那块玉淡淡的青色,有几丝绿根。温润温润的。一块三角形的玉牌,一面雕着一只飞翔的凤,一面雕着一头喷水的麒麟。张平说:“麒麟是龙子中的一个。这个牌的含义就是屋有龙凤。这块玉是我们老家得过奖的玉器艺人雕的。现在世道不好,家里缺钱啊。这可是把我们家压箱底的货都拿出来了。看看有没有人识货。”

这时候,我仍然是看不出玉的好坏的。我只是看着这东西觉得好,喜欢。更喜欢的是这玉器的图案和名字。又想到她目前的难处,虽说她现在的生意不错,可是,买她东西的人都是小打小闹的,估计一天也收入不了几个钱。心里也有一点帮衬她的意思。于是没有多想,就说:“我买了吧。”

张平还是不卖给我。这次的理由是:这玉已经有人看上了,但是觉得价有点高,想砍价,那人于她还有交情,她答应了给那人留一天的考虑时间;二是她现在知道我是个挺有人缘的老师,她一直敬重老师。而我及我的同事在玉器上基本上是外行,我买这个东西,改天有谁说这东西不值,说她骗我的钱,那是太不值了。她还想和我做个朋友。

我觉得她多虑。还是想买。她拗不过我,就说:“好吧。我那个朋友到明天晚上如果还不带钱过来买,就算她和这玉没缘分,我就卖给你。但是,价钱是一分都不能少的。我现在是难时,迫不得已才拿家里压箱底的东西来卖的。”

我其实当时的想法很单纯,没想过她骗我或者价钱高低的问题,也没有保值或者借此大赚一笔的念头。就说:“好。”第二天晚上十点,我成了这块玉的主人。当时我身上带的几千块钱不够,还去ATM机里又取了款。

我取钱回来的时候,一眼瞥见了张平和她老公两人略显紧张的神色。这让我在拿到玉盒以后,有好一段时间心里都疙里疙瘩的。

张平把玉给我的时候说:这玉是有鉴定证书的,另外,要给这玉牌配个好的盒子,她找人订做,过几天再来我们这小区的时候会打电话给我,让我去拿。做完我这最后一单生意,小区的步行街已是冷冷清清的,没什么人了。她收档回家了,我也拿起那块玉走了。

那天晚上,我拿着这玉牌看来看去,仍是爱不释手。临睡前,我又把这块玉牌给老公看,让他欣赏那上面精致的雕工。

老公很不屑一顾:“你有病吧?哪有人工雕得这么细致的?电脑做的,没见过吗?”

切——,我才不信呢。“乡巴佬,没见识。这可是张平他们那里得过奖的匠人雕的,你不知道好的玉器工的手艺是怎样的。”《穆斯林的葬礼》给我的影响太大了,我怎么会轻易听老公的话。

“你的命那么好,这么容易买到好东西!”老公没好气地说。

“那当然,我这么容易就嫁了你这么个好老公呗。”这句话一出口,把老公说得哭笑不得。他懒得理我,回房间睡了。

我又把那块玉牌把玩了好久,也开始有点怀疑:这么精致的做工,到底是不是电脑做的呢?我又不懂的喔。

管它呢。反正,我也不会再把它卖出去,自己留着玩好了。后来又想起自己认识的一个朋友,做报纸典藏版的,对这一珠宝玉器及古董什么的都很有认识,要不,明天找他帮我看一看吧。

这么颠三倒四地想了一会儿,也就睡着了。

洁身如玉

有一天,张平一见了就开始骂人:“TMD,今天真是气死我了。”

“怎么啦?”

她嘟着嘴说:“今天有个客户,找我做玉器活,他不懂行,还说我手艺不精,真把我气死了!”

“怎么回事呢?”

“那个客户不知道从哪里弄了块大翡翠原石来,叫我按图纸给他做个大的玉器摆件。我看了看,然后对他说:做是可以做,但是不可能完全照着他的图纸做。可他偏说:那图纸是请了名人画的,那石头是花了大价钱买的,必须按照他的图来做。我说做不来,他竟然说我没手艺,让我趁早走!”

“咦,玉器不是都照着图纸做的吗?”

“这你就不懂了。做玉器,特别是好的石头,哪有按图纸来做的呀?一块原石,你知道打开之后,哪里是玉,哪里是石?哪里有裂,哪里完整?里面的颜色又是怎样?只能由师傅来因势造形,再根据颜色雕琢:好的要突出出来,不好的要去掉,或者用造型掩饰起来。好的玉器,那都是老天爷早就把它藏在那个石头里的,要靠师傅去找出来的。所以说,玉这种东西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两块玉是完全一样的,也根本不可能照着图纸去做。只是现在的人吧,把那些一般般的不成器的石头,照着图,用电脑控制,机器切割的东西,有什么价值呢?我们真正做玉的人,是不会做那样的事情的。”

张平的话让我听了真如醍醐灌顶:原来是这样子的啊!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把培养小孩子当作雕琢玉器,原来道理在这里啊。玉器的雕琢是不能照着图纸来的,又有哪一个孩子是可以按照父母的想像来培养的呢?一个孩子,他的特性是什么,优点在哪里,缺点在何处,我们其实应该先仔细地观察、了解孩子,然后想想,这个孩子应该如何雕琢,成为最独特的他才对呀!做父母的或做老师的常常对孩子说:你要怎样怎样,你看看某某某是如何如何,诸如此类的话,频繁地在我们耳边出现。所有的孩子都一个标准,岂不正是照着图纸做玉器吗?。

我又对张平说:“他硬要你做,你就做嘛。现在赚点钱不容易。”

张平很倔强地说:“不!他爱找谁糟蹋找谁糟蹋去。我不能为了钱让一个好东西毁在我手里。”

张平的坚持再一次让我敬佩!要知道,那时候的她真的是缺钱。中秋节的晚上,大街上都没人了,还摆摊摆到十一点。可是,她那种对玉的认识和宝贝,是印到了骨子里了。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作为父母,作为老师,是不是该好好想想,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孩子呢?

我能不能像一个好的玉器师傅那样,面对一个孩子,可以不受别人的影响,不受潮流的影响,我只根据这孩子的特点,去雕琢他,培养他,让他成为他自己,成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呢?

我就这样告诫自己:我不能为了任何理由让一个孩子毁在我的手里!我暗暗下了决心!我要尽力做个好玉器师傅——一个好老师,至少不能输给张平吧?
这之后有好多天都没有见着张平的影儿,我也没有刻意去找她。东西是我自己要买的,买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图个自己喜欢,真假都随它去了。忙着忙着,也就把这事儿给淡忘了。

大概半个月之后吧,张平竟然找到我工作的地方了。她说:“哎呀,你怎么晚上不去逛街了呀?我给你把鉴定证书和装玉的盒子带来了。”我笑笑,接过她递来的东西。一张过塑的鉴定证书,一个红漆的小木盒子。谢了她,晚上忙完后,就又去了她那里聊天。

玉石知识的精深

张平这几天没有见,原来是回了一趟老家。告诉我她从老家又拿来了一些好的货,还特意给我挑了一个挺漂亮的玉镯子。那镯子均净如水,我伸出手去给她比划,看着她兴奋得满脸冒油的样子,觉得挺好玩的。可是真没想到,她在我的手上抹了洗洁精,又涂了大宝润肤露,可该死的手就是大了一号,或者说那不争气的镯子就是小了一号,骨头都要给她捏碎了,也还是戴不进去!

“没辙,算球了!”这是张平的原话。然后开始聊天。

“你知道吗?你们这个小区里啊,有钱的人不少,可是,戴好玉的人真是不多。花大价钱,上当受骗的人多。”她说,“还有你也一样。你刚来我这里的时候,我看你价都不和我还,也不懂那镯子好坏,就要拿钱买。我当时就想:这人肯定是个没脑子的,可能老公赚了点钱,在外面烧包呢。”

我气结。我当时给她就是那样的印象吗?难怪她对我那么一种态度。

“还有啊,你们这个小区里的女人啊,都只会拣便宜货买。那些十块,二十块的货,过了一百年,也还是十块二十块的货。都脑子进水了。”

这个自己都快没钱开伙的人,竟然还这样笑话小区里的那些有钱主妇,不是不知天高地厚,就是她真有点来历。“那什么样的货是值得收藏的呢?或者说是你眼时的好东西呢?有没有拿出来给我看看呗。”

“好吧,我今天再给你上一堂免费课吧。”张平“刷”地一下扯出一根长长的绿绳子来。上面系满了一个个小小的玉片儿。不,用张平的话来说,是石片儿。

“看着没?这些都是翡翠。翡翠这东西,要看它是什么种,老坑玻璃种,最好了。有种还要有水,就是要润。有种,有水,再有色,也就是纯正的阳绿,谁要有那么一块,就值老鼻子钱了。”张平一一地指给我看:这是陶瓷底,有绿有花也没用,价值就和一块陶瓷差不了多少;这是芙蓉种;这是豆种;这是冰种;……

我问:“你说的那种老坑玻璃种,老阳绿的,有没有?让我看一下呗。”

张平在她那种长绳子上捋了一遍,找出小手指指甲大那么一块薄薄的玉片,说:“这就是。这种东西现在很罕见了,我也只有这么一小块。这种老坑矿快采完啦。现在缅甸封了矿,再有采到的翡翠,都是新坑出的,硬度不高,但是水头好。不过价值就低多了。”

看着张平手里的那一小片玉,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画面: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么一块玉的。不知道和她说的这种老坑老阳绿翡翠是不是一回事呢?

那时我们有个朋友生意刚起步,资金紧了,就会把老婆结婚时的东西拿去当,过几天周转过来再去赎。他对典当行的认识,就比我们深多了。据他说,典当行里的东西来路相当杂,而且当赎之间价格的差距又很大,没有点能耐,根本吃不了这碗饭。

有时候我也会去典当行里看那些市面上少见的东西。它们于我来说充满神秘,但是我心底里从未想过去把它们买回来。可能是潜意识里觉得:人生混到把心爱之物送去典当,并且绝当被出售的话,于这物主来说,是不幸;于这东西本身来说,也是遇人不淑。而如果这东西来路不正,我买了,则相当于助纣为虐。君子不立危墙,当然也不沾这种不洁之物。

这家典当行开了十多年,我也经常去那里看柜台里的东西,想像着在那些东西上有可能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但是从未动心去买任何一样东西。

张平的话,让我想起的,正是典当行里曾经看到过的一块金镶玉:长约三厘米,宽约二厘米,用金包着,四周镶的那一圈金边一看就是人工扭的绞丝。这块玉在那柜台里放了好久了,也是浓绿的色,但是色泽上却有些暗淡。不知道是本身不咋地呢,还是放久了蒙上尘的缘故。

我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了张平。张平马上就一脸的不屑:“嗨,这东西哪能随便都让你看到呢?你说的那个老板那么有料,有好东西,他早都自己收起来了,哪里会放到那么久!再说,如果是金镶玉,不要也罢!”

“为什么是金镶玉,就不要也罢呢?”

于是,张平又给我讲了一个金镶玉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得美玉献给楚文王,琢成璧,称为“和氏璧”。此璧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蝇不近,乃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秦统一中国后,“和氏璧”被秦始皇所得。始皇令人将其雕成玉玺,镌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再雕饰五龙图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始皇自是爱不释手,视为神物。汉灭秦后,“和氏璧”落刘邦手中,刘邦将其作为传国玉玺世代相传,一直传了十二代。至西汉末年,两岁的孺子婴即位,藏玉玺于长乐宫。时逢王莽篡权,王莽欲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不从,一怒之下取出玉玺摔在地上,将之摔掉一角。王莽见玉玺受损,连声叹息,忙招来能工巧匠修补,那匠人倒也聪明,想出用黄金镶上缺角的奇招,修补后竟也愈加光彩耀目,遂美其名曰“金镶玉玺”,这便是“金镶玉”的由来。可惜,这个稀世国宝“金镶玉玺”后来几经转手,到三国时代就不知去向了。但金镶玉的制作工艺却被传承下来,并由宫廷走向民间,达官贵人中出现各种金镶玉饰物甚至金镶玉筷子等。自古民间还有“有眼不识金镶玉”之说,比喻见识短浅、孤陋寡闻。(张平给我讲的只是这个故事的大概,人物,年代,玉玺名等多有差错。上述故事乃后来我又考证了一番后写的。)

“我们现在要修补玉器,常常就用金子来补。你看到的这个金镶玉啊,十有八九是有残缺,才用金去镶的。你要记住,玉和别的东西不一样,它不需要什么金啊,钻啊来衬托它。越是高贵,越是简单。玉本身就是很高贵的。”张平说着,从她的小包里拿出一只玉镯来,非常灵秀,漂亮!更锦上添花的是,这玉镯上用金丝勾上了一朵典雅的牡丹。

“漂亮吧?”张平嘻嘻笑着问我。“嗯,确实漂亮!”我由衷地说。

“这是我一个客户的。她是香港人,结婚时夫家送的聘礼。不小心碰裂了。她的身家,本来不在乎这个,可这是聘礼,她和老公感情又好,不舍得丢。找到我,死乞活赖地要我帮她补好。我也是找了好多人,才帮她补成这样的。”

“真的呀?”我把玩着那个莹透的镯子,大开眼界!

(待续,引自《天涯杂谈》,有删改,责任编辑:肖恩)

 

相关新闻
李昇求玉器收藏展 夔龙玉盖杯弥足珍贵
史博光气琳琅 吉祥玉器展至八月
卑南遗址2期开挖  发现玉器和石墙
台北故宫推出“中国历代玉器常设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