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洪泽湖水位下降致明祖陵地宫拱门重现

人气 6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5月20日讯】 江苏省内出现旱情,今年1月以来,全省降雨严重偏少,特别是江淮之间、苏南地区,降雨量为近60年来最小值,全省主要江河湖库的水位,普遍比常年同期偏低,洪泽湖水面比去年秋天小了近1/6。

南方大旱 江苏省严重干旱

扬子晚报消息,今年1月以来,江苏省降雨严重偏少,特别是江淮之间、苏南地区,降雨量为近60年来最小值。今年泰州、南通、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降雨量为60年来最低值,全省气象乾旱比较严重,宜兴、高淳、溧水、盱眙等地出现特大干旱。

实际上,自去年10月份以来,江苏的旱情就没有绝对中断过,使得目前江苏省内主要湖库蓄水严重不足。

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大都出现较严重的干旱,江淮之间局部和苏南大部分地区出现重度干旱。与去年10月相比,现在全省大湖的水面都在缩小,其中,最大的洪泽湖水面从1,543平方公里,缩小到目前的1,215平方公里,减少约1/6;高邮湖也缩减100多平方公里。

长江、太湖、淮河等主要河湖水量减少,得不到水源有效补充的南京石臼湖、秦淮河等河湖水位持续下降,造成“大河无水小河干”的现象。

据预报,近期江苏有效降雨不多,而长江中上游依旧来水不足,淮河断流短期也不可能改变。随着水稻栽插季节的来临,预计6月10日左右,江苏将出现用水的高峰。据测算,每亩水稻要用水100立方米,全省3,000多万亩水稻,用水量将十分可观,届时可能导致河道湖泊水位出现新一轮的下降。

1月1日至5月10日,中国长江中游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一半以上,为近50年来同期最少。降水的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及水库水位异常偏低,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情。

与2010年同期的平均降水量相比,湖北偏少177.5毫米,湖南偏少262.1毫米,江西偏少538.5毫米,湖北、湖南的无降水日数为近50年以来同期最多。5月11日至17日,虽然中国南方地区出现了一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但长江中游地区的降水量不足50毫米,仍较常年偏少3至8成。

明祖陵地宫拱门甬道重见天日

明祖陵位于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塚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公元1680年,黄河夺淮,明祖陵和泗州古城一起被埋葬于滔滔洪水。

连日来江淮一带遭逢大旱,洪泽湖水位连续下降已近死水位。明祖陵地宫甬道和拱门300年来第一次显露:9个拱门、拱下的横梁和甬道顶端尽数露出了。即便它们的大部分还深埋在潭底淤泥下,但仅一个轮廓、一方格局,已能让观者倍感震撼。那汉白玉横梁如果不是知情人介绍,根本看不出梁的质地,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数不清的斑驳印迹,甚至与两端的石砖都难辨彼此。

有工作人员用小铲仔细地除去砖外淤泥青苔,竟露出一抹惊心的红,“那是明时的朱砂,颜色能千年不褪,确是神奇。”

据说水下更有深不可测的淤泥,也因而数百年来挡住了所有盗墓者和考古者的脚步。甚至村民们的传说中,“水底下有神灵保护,保护着老皇陵不被人发现打扰。”

保护陵墓 连夜调水再淹

考虑到文物的保护问题,一经开挖,毁去的不仅是附近百姓口中的祖宗陵脉,更可能是关于皇陵修建、风水建筑的一段宝贵历史。如果因水位下降使得墓门大开,危险系数将成倍增大。更不用说一旦暴露在空气中,那些历史遗存必定会遭受损坏。

有关人员实行引水再淹的计划,刚刚显露水面的地宫拱门、甬道,又将重归水下,再享宁静。

责任编辑:岳青

相关新闻
联合国:中国旱灾威胁冬小麦产量
河南旱灾  水库干渠不让农民灌溉
【新纪元】旱灾洪灾的“中国特色”
中国南方7省旱灾 湖北21县市旱情严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