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活动中安排了屏东县的“山地门”景点,我向解说员问起心中单纯的疑惑:台湾的原住民为何都要住在山上,或偏远的 东部,是为了保有一份大自然的原始?是为了更亲近疼惜她们的上苍吗?解说员并没有嘲笑我,反而耐心的告诉我:原住民是在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下被驱赶进入 山区与东部的。
透过介绍才了解原住民在台湾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她们是台湾这块土地真正的始祖,我们外来客用移民垦荒和战胜者的姿态入驻,占据了大部分土地,没有文字的她们则被外来文化融合之后用汉字纪录自己的历史,用行动保留自己的语言和习俗……
几乎与世隔绝的生存环境使部落得以保有与大自然最贴近的生活方式,保留自己的服装和舞蹈。大部分原住民好酒量,也好歌喉,她们用浑厚原始的歌声和生动热情 的肢体舞蹈,表达对自然、对天地礼敬的情怀与浓厚的感情,进行与土地神祇最直接的沟通。她们乐天、单纯、善良,在神祇的眷顾下保留了许多人性的光辉。
现在台湾四大族群里原住民人数最少,他们却是这块土地真正的主人。当我们一起在这块土地落脚时,主人和外来客都经历了几乎相同的命运。
长篇小说《走过》,描写的正是一位台湾原住民老兵的故事。一个失怙的十七岁少年“屈纳诗”肩负着对家庭的责任,带着改善家庭经济的梦想,踏上异乡的土地, 谁知道这一走就是将近半个世纪!善良的“屈纳诗”在枪林弹雨中存活下来,在两场重病中躲过死神,在军旅生涯结束后开枝散叶,终于在六十四岁时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重温儿时的山林,重话故乡的母语。不禁让人感叹这是动荡社会的捉弄,还是命运之神的玩笑?
书中最令人震撼的情节是屈纳诗所属的国民军部队战败后被敌军俘虏,竟戏剧化的加入解放军为共军效命——或许对于一位原住民来说,国军与解放军对他的意义都 不大,他直接的感受是从军以来双方对待军人不同的待遇,解放军人性的关怀让他看见未来的希望,和努力的目标,并矢志为广大农民、工人努力奉献。
回顾历史,当年屈纳诗被国民政府以做工的名义骗去当兵,行骗的未必是国民政府,而是执行命令的人,而今天目睹大陆广大农工利益被轻忽的现实,难道又揭露出另外一个骗局吗?仿佛我们在谎言中度过人生大半的岁月,深深感受到一种真相事实不能公开的悲哀。
生于斯,长于斯,台湾这块土地已经成为我们各族群共同的故乡,我怀念中央山脉那一头的故乡,浓烈的思乡情怀在剧场表演的歌声与文字中被挑起,眼泪就像断线 的珍珠一颗颗的滚落,是一股刺人的痛楚与离家的辛酸。那深植内心的回忆是我们挑战人生的精神后盾,是不会枯萎的生命泉源,也是生命走下去的原动力。我们的 光荣是乡情所打造,我们的容颜是乡情所雕塑;累了倦了,耳边更是故乡日日夜夜的呼唤,钻进身体的骨与肉,吞噬思乡的愁绪……落叶归根成了生命最后的企盼, 我们的身躯、我们的灵魂终会回到故乡……
在战争的灾难中,广大的小老百姓往往成为政治的牺牲者,相信历史终会还原真相。让我们用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和对土地的爱、对族群的情,用对自然与家人最原始 的依恋,重新寻回人类善良美好的生命价值。我们是历史巨轮中小小的一个螺丝,大时代牵引着我们往前奔去,我们将脚印留在身后,用生命写下历史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