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发快三 彩票- 线上博彩全攻略

吴之甲、胡胄保全士类

史鉴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吴之甲、胡胄只是明代两位小官,他俩因为大名鼎鼎的董其昌而青史留名。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明代松江华亭人,官至礼部尚书。他的山水画和书法极负盛名,对清代乃至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认为他为人“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他的作品“虚和萧散”、“不食人间烟火”,把他奉若神明,清代皇室贵族尤其喜欢这种既平和又巧妙、既生拙又秀雅的艺术风格。

董其昌提出绘画史“南北宗”理论,借用禅宗南北宗来断定自己推崇的“南宗”必定昌盛,自己贬低的“北宗”必定衰微,提倡绘画要有“笔墨神韵”,认为拘泥于形似是“板”、“拘”、“匠气”,对中国绘画造成了很大影响。

且不说禅宗南宗表面上儿孙兴盛,实际上禅宗的空理已经根本不存在了。在历史上董其昌“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有人崇拜,也有人颇有微词。

董其昌天天忙着谈吐禅理,却对子弟恶行不闻不问,董家成为地方一霸。次子董祖常,性情尤为暴戾;家奴陈明,一向被董其昌信任,因此更加狐假虎威,仗势欺人。郡里书生陆绍芬,面黑身长,颇为高傲,稍有口吃,却喜好议论。陆家有个仆人女儿叫绿英,年幼却有殊色。董祖常见色心动,要重金买下加以糟蹋。陆绍芬坚决不许,董祖常就使出薛蟠行径,强行劫去绿英。陆绍芬非常愤怒,奔走相告,要与财大势大的董家争出个公道曲直。郡里士绅们出面调解,苦苦劝说,陆绍芬才勉强同意既成事实。

读书人岂肯善罢甘休。就有好事者写出本小说《黑白传》,第一回标题是:“白公子夜打陆家庄,黑秀才大闹龙门里。”因为董其昌号思白,董祖常又霸道,人们叫他“小白”;陆绍芬面黑,人们叫他“陆黑”,陆绍芬住处又接近龙门寺,所以小说如此隐喻。小说嬉笑怒骂,其中诙谐点缀之处令人捧腹,因此哄传一时。董其昌听说了,非常恼火,想追究又无法指证作者是谁。

有个姓范的书生,父亲叫范廷言,曾经担任万州刺史,但去世已久,只有范夫人还在世。董其昌怀疑《黑白传》就是范书生手笔,于是天天寻范书生的不是。范书生受了不少罪,无可奈何,自己到城隍庙去向神自白,没几天范书生就暴死了。范夫人认为儿子是被董家逼死的,悲愤之下,就率领婢女去董家登门叫骂。董祖常当即关上大门,捉住范家妇女们,剥去衣裤,予以骇人听闻的折磨。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人们议论纷纷,怒不可遏。范书生儿子范启宋串联郡里读书人,起来诉诸公庭,状纸上有“剥裤捣阴”之语。太守因为众怒难犯,姑且受理此案,然而又被董其昌施压,太守于是一拖再拖,悬而不决。众人见诉诸法律无济于事,就聚众激变,一把火烧掉了董其昌房子。董其昌在白龙潭东北角建的楼阁也被付之一炬。无论衙门寺院,凡是董其昌题的匾额,都被击毁殆尽。

董其昌于是向高官告状。当时学使王以宁大发雷霆,命令司理吴之甲严加追究。吴之甲守正不屈,只革去大力倡言者郁伯绅的功名,没有追究别的读书人。其谳词说:“纵恶而长奸,司地方者,固不敢出,杀人以媚宦,有人心者,又何肯为?”(主管一方的官员固然不敢纵容罪恶来助长奸邪,但有人心的官员怎肯杀人来向权贵献媚。)吴之甲因此大拂上司旨意,不久就因病罢官回乡。而郡里学校掌教胡胄,也因为屡次抵触上司命令,不肯株连众多读书人,被迫挂冠而去。于是郡中诸位缙绅也认为董家理亏。张鼐率领众缙绅向学院呈递公开信,认为不宜打击读书人来让董家大获全胜。学使王以宁因此收敛气焰,此案也就没有株连到读书人。

万历己未年,骆沆瀣督学江苏,巡视到松江。当唱名到董祖常时,骆沆瀣加以呵斥:“光凭‘剥裤捣阴’这四个字,你就死有余辜,不能因为案子结了就不深究了!先打二十大板!”一时人们都拍手称快。

清代毛祥麟感叹:此事件起源于董家强买民女,结果掀起轩然大波,发生了焚烧抢劫事件,惹得学校内众多读书人吃官司,还因此死了几条人命。有人传言董其昌“德不胜妖”,还有人传言董祖常说了,都是董其昌指使他干的。但就算这样,董祖常的罪恶也不是挨板子就能抵偿的。可惜吴之甲、胡胄两人,都是少年及第,刚刚进入官场,本来前途无量的,结果为了保全读书人弃官职如敝屣。他俩与当今人相比,真是不可多得啊。

不是说董其昌的书画就没有欣赏价值,只是他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一种贵族趣味,而贵族满口高雅,未必真的就高雅。《红楼梦》中柳湘莲道:“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贵族并不是万恶的,贵族同样可以创造文化,但贵族同样要遵循道德。

(据《对山余墨》)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朝时,河南的刘温叟多次担任要职,但是清贫自守,是当时人的道德楷模。
  • 宋太祖开宝三年,供备库使李守信到秦陇间买木头,贪污了许多钱,后来被他部下告发,李守信害怕的自杀了。太祖命苏晓来审理这件案子。
  • 张平是宋朝人,他在秦王府任职时,因为勤恳能干而遭人嫉恨。几个官史诬告他偷拿王府中的钱物,秦王报告到开封府尹。虽然经过审问没有查到证据,但是秦王还是把他打发走了。张平也不丧气,说:“虽然现在我命运不济,但以后未必没有福分。”
  • 清代后期,有个叫彭三的人,他因为幼年丧父,所以母亲对他有些宠爱的过头了,成了溺爱。结果,彭三便养成了好吃懒做,横行霸道的性格,经常在外惹事生非,乡邻对他的印象都极坏。
  • 人们把用钱买官,叫做“铜臭”。东汉时的崔烈,曾名重一时;汉灵帝时,他花钱五百万,买官当上了司徒,结果是很快名誉扫地。崔烈问儿子崔钧说:“外面的人,对我议论纷纷,他们在讲我什么呢?”
  • 仁公心地善良,乐于施舍,视助人为其乐事,是位广积阴德的志士。一生做了很多助人之事,同时是位远近闻名的大善人。向仁公所居的山村出口处有一座凉亭,这里是仁公常去的地方,很多有难回不了家的得到了盘缠,很多生病、无钱求医的人得到了救助。
  • 长安有户姓张的人家,一天,张氏在家独居的时候,有只斑鸠突然从外飞入,落在床上。四周静寂无声,人鸟四目相望,似乎两者冥冥之间有种说不出的联系。面对不速之客,张氏有点奇怪,又有点害怕,就打破沉默,请求斑鸠:“斑鸠斑鸠,你不会说话,那就用行动来告诉我。如果你飞来是为了给我带来祸患,那就请飞上屋顶;如果你飞来是为了给我带来福气,那就请飞进我怀里。”
  • 北宋人晏殊七岁就会写文章,被地方官员以神童的名义推荐给皇帝。正好皇帝亲试当年进士,就命晏殊和这一千多人一同参加殿试。晏殊一点也不害怕,提起笔来,一会儿文章就写好了。
  • 南京佥都御史海瑞先生,不幸病死在衙门内。同乡苏民怀, 检点他的遗物,只见竹笼中仅有俸银八两,葛布一匹,旧衣服若干件而已。
  • 郝质是北宋将领。贝州发生叛乱,副丞相文彦博领军前来平定,命郝质驻守贝州西城外,见贝州城河上有一座亭子很雄伟,担心被叛军焚毁,就派郝质的副将前去驻守。郝质认为那座亭子不重要,派副将去营中督造攻城的战具,副将推辞,郝质说:“如果亭子毁了,我来担当责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