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位法国朋友办了一个招待晚会,找我说,场地有了,饮料也有了,还差吃的。来宾将近上百人,他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小糕点,但还不够。
法式小吃我会弄的可不多,眼看时间就到,自然想起孩时学会的“绝招”:甜酥角,我给翻译成法语说“中国甜脆饺子”。
许多法国人对中餐厅里常见的甜品印象一般般,特别是什么西米露、椰子露之类,他们说又粘又稠的,很奇怪,吃不下。这回听说“饺子”,却是他们的最爱,高兴极了。
我答应的爽快,动手的时候还真有点费劲,制法可以说从前那年代见过老妈子做过而已,记得不复杂,只需要面粉、鸡蛋、猪油用来揉面,然后用花生面、椰丝、白砂糖作馅。最复杂的和北方饺子有很大区别的就是包好了的酥角要捏上花边。
配料:
找配料还好,面粉、鸡蛋、白砂糖是家里常备的,猪油呢就用黄油代替,然后到华人超市买来一包生的花生,倒出适量炒香,用搅拌机一搅就成花生面了;椰丝在法国超市很好找,一包200克,而且磨的很细的,更好用。把花生面、椰丝、适量白砂糖均匀混合一起,尝一口试试甜度,可按个人口味多加或少加糖。这样馅料就配好了。
做法:
1. 揉面,提前几个小时把黄油拿出冰箱解冻变软,一块250克黄油可配1公斤面粉,加五个鸡蛋,加少量的水,揉面过程中按面团的硬度再添水。面揉好了,把面团搁放两个小时,这样可以保持面的韧性。
2. 我习惯把面团改成一大块,保持2-3毫米的厚度,然后用直径6-7厘米的玻璃杯子当模,这样可以保持面块的大小一致。
3. 面块准备好了,就可以包。因为改面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时要用白布把面团盖住,避免变的过硬。
4. 包花边做法其实很简单,先把酥角包成饺子的样子,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围绕面边,食指不动,拇指一压,就压出三角形似的小面块,拇指再把面块给拉回来压到边上,如此类推。
5. 包好了的酥角同样用白布给盖上。
6. 最后是下油锅,把酥角炸熟,广东风味的“中国甜脆饺子”便大功告成。◇
招待会过后,那些法国朋友跟我说:“这个中国甜品,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