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1年10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王平编译报导)国际知名的中国艺术家及异议份子艾未未作品特展“艾未未-缺席”于2011年10月29日起于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开幕,展出摄影作品及雕塑作品21件,展期三个月。
艾未未于2011年4月3日在离开中国前被北京公安人员从首都机场带走,在秘密地点关押81天后于6月22日以取保候审之方式释放,条件是一年内他必须住在北京,全天候使用手机以便公安人员掌握他的行踪,并且不得公开讨论他被关押期间的经历。这次台湾的展览是艾未未获释后首次在华人社会展出作品,他本人因为被限制不得离开中国而缺席。
艾未未除了在艺术界享有国际盛名外,也长期关注中国政府在社会事件中的表现,如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因政府兴建学校偷工减料而有多所学校倒塌,导致大量学生死亡事故,官方始终未公布受难者姓名。
他于该年12月成立“公民调查”,上网征求志愿者参加,并于2009年与志愿者至震灾地点访谈受难者家属,收集受难学生名单。陆续有100人左右参与他们的调查工作,从10多岁到80多岁都有。这些志愿者的响应让艾未未非常感动,因为他们是中国第一批对民权、对公民责任有觉悟、有行动的人。
据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导,2010年1月艾未未在上海马陆的艺术工作室遭到强拆,2月北京的创意正阳艺术区亦遭强制拆迁,8人被打伤,艾未未当天下午与近20名艺术家拉起写着“公民权利”及“严惩凶手除黑打恶”的横幅到北京长安街游行示威,2011年4月艾未未遭公安人员逮捕,据猜测与他多次维权行动有关。
在“南方网”的一篇访问(汶川之后,谁死在第二次?)中艾未未自承遗传了父亲(著名诗人艾青)的基因:“他比较个人主义、自由化、反权威,他也喜欢谈公平和人性。”艾未未调查汶川受难者姓名的伦理很简单:“因为生命是有价值的,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哪怕他已经死去了。我们对死去的生命不认同的话,实际上是对生的不尊重,是对我们自身价值的贬值。”
艾未未认为维护个人的权利及情感的基础是任何一个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否则这个社会没法存在。每个人对于悲剧的发生都要追究责任,不要让国家、社会、及个人遗忘这些悲剧;未来中国最严重的矛盾可能就是个人权利和系统与体制(中共政权)之间的冲突,这个问题只能靠全民教育来解决。
作为神经敏锐的艺术家,艾未未将他的感受用艺术表达得淋漓尽致,并于2011年10月被英国的国际性期刊《艺术评论》(Art Review)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大艺术界人物”(Power 100)第一名,除了因为他在艺术界的成就,也是因为他在维护人权方面的努力和勇气。他缺席了在台湾的特展,但是在人类追求正义公理的特展上他永远拥有令人瞩目的代表作。
(责任编辑:毕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