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9月2日讯】中国的GDP终于超过日本了。虽然早在五十多年前,中共就提出要赶英超美,并没有把日本放在眼中,但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于成为世界第二,还是让很多中国人感到高兴。然而这个GDP的世界第二,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困惑,因为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来说,世界第二不会带来什么不同。
GDP是什么?中文叫做国内生产总值,即在一国国内经济活动的总价值。其实GDP所衡量的只是经济的一部分。如果从政府的角度来看,GDP只是进入了税收体系并且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经济活动。
曾经有一个笑话说,两研究生在树林中散步,遇到一堆狗屎,甲研究生建议说,如果乙吃掉狗屎可获得五千万元,乙研究生毫不犹豫吃掉了狗屎。正在甲追悔莫及的时候,乙指着另一堆狗屎说,如果甲吃掉它也可以获得五千万,甲赶快行动吃掉了狗屎。两人回到学校,向教授报告此事,教授恭喜两位学生,因为他们“刚刚为国家增加了一亿元的GDP”。其实从理论上来说,除非两个人各自为五千万元缴纳了税收,否则不会有GDP增长。
记得前两年一位经济学教授曾经谈到,修建一个金字塔,也可以增加大量的GDP,但对国民经济的真正帮助却不大。任何一个经济体,都有货币经济活动和非货币经济活动两个部分。比如中国农村粮食和蔬菜自给,以前并不算在GDP之内,但最近十年中国各地政府进入“GDP”狂乱,也会计算进入当地的GDP。哪家老太太养的鸡下了只蛋,可以为中国经济规模贡献五十分人民币。其实当地政府并不能给这只蛋征税,而且蛋被老太太自己吃掉了,所以不能算成GDP。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过程,起码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内容。比如医疗、教育和房地产,并非以前中国不存在同样内容的活动。只是经过了“改革”之后,这些项目都开始以货币来衡量,遂成为中国GDP的重要部分。
实际上,货币经济和非货币经济的转换,确实是商业运作中一个重要的考量。比如在美国,超级市场多设自己点货付账的专门柜台,顾客自己扫描购买的物品,然后自己用信用卡机器付账。对于商家来说,是把货币经济活动转换成为非货币经济活动。因为本来商家要付钱雇用职员做的事情,现在由顾客(商家不用付钱)自己进行。这为商家节省了不少开支,所以GDP少了,但商家盈利却增加了。
有趣的是,中国的企业(包括外资)都在进行相反的过程。本来可以用机器做的事情,在中国要雇用人来做。有个朋友给一个中国企业提出技术革新建议,用一套自动化机器提高效率,但企业经理人指出,投资一套自动化设备的资金,他们可以雇用一百人工作十年,因此这样的技术设备投资不可能进行。
衡量经济货币化程度,可以简单地用社会分工程度来看。这方面中国可说是无与伦比,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找不到类似专门掏耳朵的、洗脚的和搓背的工作,这说明中国城市经济货币化过于充分。但表面之下,却说明中国经济活动利润过于集中,人力成本过于低廉,而进一步分析,则是因为中国富人和权力者高度垄断市场和资源。
过去两千年,只要战争结束三、五十年,中国一定会成为全世界经济第一或第二,而到朝代末期,也一定出现大量分工极为细致的服务行业人员,然后是社会动乱,从头再来,从未超越这个回圈。二十一世纪中国是否可以更乐观,大家不妨自己见仁见智。◇
本文转自【新纪元周刊】187期“锋笔天下”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189/8409.htm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