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9月15日讯】2010年8月19日,这一天,让辽宁东坨子村的村民们永生难忘。当日下午3时许,年近50岁的东坨子村村民樊丽的家几乎被50年一遇的狂风摧毁,但让她更头疼的是因为她给自家的房子上了保险,“因为那保险很可能是假的!”
据《中国青年报》报导,本来辽宁省康平县郝官镇东坨子村村民樊丽(化名)应该暗自庆幸,因为她给自家的房子上了保险。可现在,这保险却成了她头疼的根源之一,“因为那保险很可能是假的!”她说。在和她一样的数百名村民眼里,这次狂风,吹出了“假保险的真实面目”。
50年一遇的狂风吹出了“真相”
2010年8月19日,这一天,让东坨子村的村民们永生难忘。当日下午3时许,年近50岁的东坨子村村民樊丽刚吃完晚饭,“当时天特别黑,雨很大,但风更大。我对老伴说,‘这刮的是北风吧?’老伴回答我,‘我看像是南风’。”
实际上,这既不是南风,也不是北风,而是龙卷风。“突然,门和窗户同时被吹开,锅碗乱飞,屋顶也一下就没了。我和老伴拚命想去关上门窗,可是风太大,我们动一动都很难。”现在回忆起来,樊丽还觉得心悸不已。“我离门最近,透过门,我就看到那外面的风有了形体,门口那快40年的大树立马就被折断。”3分钟后,风势变小。第二天,樊丽才发现,自己家只是被旋风擦了个边,真正受灾的村民,家已经没了。
据介绍,这场50年难遇的雷雨大风3分钟的肆虐,致使康平全县5个乡镇、15个村、7户农民房屋被毁,受损房屋数量暂未统计。此外,还有两万亩庄稼基本绝收,其中郝官镇受灾最重,受灾面积达8800亩,其中东坨子村4600亩。
尽管家里损失不少,但樊丽心里仍暗自庆幸,因为她买了一份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财险公司”)的“金锁”农村家庭财产保险。但这种庆幸在几天后变成了愤怒。
“难道这保险全是假的”
受灾后的第二天,有村民就给保险公司打了电话。可当被要求提供保单号时,他们才发现,自己的保险本上根本没有保单号。“没有保单号的保险单肯定是有问题的。”人保财险公司客服的回答让村民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樊丽说,“一开始,大家也没注意这保险单上有没有保险号,出事后,有人拿保险单去了县城,人家也说必须有保单号才行。”她同时表示,村里的保险,都是由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杨俊生办理的。
由于房屋受损,村民郑国权和家人在外面搭了小棚子,勉强住着。他表示,目前,保险公司那边还没有什么消息,他向杨俊生询问,对方的回答总是:不知道,不清楚。“杨俊生是负责整个郝官镇的人,他的领导就是县里的保险公司。”当年,杨俊生找到包括郑国权在内的一些村队长,向他们宣传这种防灾保险,然后通过他们向村民推广。郑国权说,收来的保险费,都被汇总到杨俊生那边。
没有保单号,村民就起了疑,以前忽略过的细节,现在成了莫大的疑点。有村民不断指出:“这些保单不只是没有保单号,而且有些章不清楚,有些信息不全,有些压根就没盖章……”
从2002年就一直投这份保险的樊丽不愿就此怀疑自己的保单有假,“你看,这2010年之前的保单上还有保单号,这次也许是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吧。”
但通过人保财险公司的客服电话,她发现,她此前每一年的保单(此保险期限为一年,村民一般一年一保——记者注)上的号码,都无法查到。“客服告诉我,每个保险单一般肯定要对应一份保险号的,然后我们就找了其他一些村民2010年之前的保单号及其身份证号码,结果都没查到。客服还告诉我,保险号前四位代表的是投保的年份,可是我们手里有很多2008年投保、保险号却是2003年的单子。难道我们投的这种保险真是假的?”
查不到保单号 原因是“真戏假唱”
经手办理全镇保险业务的杨俊生却表示,这项保险不是假的。他说,全郝官镇这项保险的保户有1000多户,东坨子村有230多户,其中出险的有110多户。村民受了灾,急于获得赔偿,可以理解。事实上,保险公司已经派人下去调查拍照,这就表明他们有理赔的意愿。至于查不到保单号等问题,不用担心。
“此项保险是以连户保险的形式办理的。所谓连户保险,就是以全乡或者全县为单位投的保,不是以一户为单位。这样就存在一个集体的保单,这个集体保单的信息录入了电脑。虽然村民以前手上的保单上有保单号,但这些保单号没有录入电脑,所以村民查号查不到。”
据人保财险公司客服介绍,在个人保单之外,的确有一种集体型的保单,这种保单也有保单号,上网查得到。
当《中国青年报》记者问,有没有一份汇总性质的保单能够证明群众参保时,杨表示,“当然有,县保险公司有存根,上面写了户主的姓名、住址,几间房都有。”他说,他从各村收来保险金后,就直接统一交到保险公司。
对于村民提到的有些单据上没有盖章,杨表示,那些章都是业务章,不影响理赔。当时收款时,会与村民签一个四联单,村民把他们留存的那一联撕下作为凭证,其他的由保险公司和经办人留存。但查不到保单号,村民认为其原因是“真戏假唱”。
村民与保险 分则两害
其实,村民们知道,保险公司在受灾后没多久就派工作人员去村里评估,但老百姓的怀疑,就是消不掉。
“因为我们或多或少听说过保险欺诈的事,或者干脆就吃过保险的亏。”樊丽直言道。于是,记者尝试从他们翻出的和保险有关的“老帐”中,找到这不信任的源头。
这是发生在樊丽身边的事。“我们村曾经有一户人家,办理了一种交几年钱然后返还几年钱的养老保险,结果没两年,他家就把保险给退了。我问为什么,人家说不值。我一开始还觉得特奇怪,后来我自己办这种保险的时候,才发现,人家推销时,说得可好呢,等一年后,我一时兴起,就仔细读了一下保单上的条文。一算账,发现不合算,干脆也给退了。”
另一位村民接话说:“我家附近中学有个学生,上了30元一年的保险,说是得病了可以报销。后来他还真的病了,他家人就去了几趟保险公司,最后,医药费、车费花了200多元,才从保险公司拿到10多元,你说亏不亏。”
“他们挺幸运,还拿到钱了。我家老人前几年大病一场,虽然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医院不给报销。他们说,那本上的医保号是假的,我一查,还真是假的。结果,我家老人临走前都没享受到报销啊!”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在一旁感慨。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