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先生”与“同流合污”

宇明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

常常我们把“好好先生”看成和事佬,随大流,中间派,不太好,也不坏,细想下去就是不坚持原则的人和事,但口头上又很圆滑,我们认为总比直接干坏事的好些,也就习以为常,见惯不惊,麻木了。其实这也是现代变异了的观念,连正常人的道德标准都不够。

比如“同流合污”这个成语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

《孟子.尽心下》中记载,孟子是万章的老师,他们对孔子都很崇拜。有一天,万章了解到这样的事情,感到十分困惑。因为孔子对那些思想走极端的人比对那些“好好先生”要好,然而孔子一贯的主张是不要走极端的中庸之道,于是,他就去问孟子。

孟子告诉他说:孔子认为语言走极端的人,虽然不合乎中庸之道,但是思想还是上进的。那些“好好先生”,嘴上说的是一套,实际做的却是另一套,与人相处非常圆滑。这种人,你要批评他又找不到好的理由。

更可恶的是,他们这些“好好先生”,到处讨好,奉承他人。所作所为迎合时尚,屈从风俗(同乎流俗,合乎世污),表面上忠实,实际上自私自利,干尽坏事。而且,往往这些人还很受欢迎,这对中庸之道而言是极为不符的。因此,孔子认为那些走极端的人,比那些“好好先生”强千万倍。这也是孔子之所以痛恨“好好先生”的原因。

──摘编自正见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鲁(今中国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中华文化中儒家的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 唇红齿白

      嘴唇色泽偏红,同时齿列整齐不尖不龅、齿色偏白,伴随这种相的是声音偏向柔 美,咬字清晰。具有此相的女子,和丈夫间的关系甜蜜,夫妻恩爱,感情生活美满。这类能够享受美好情意生活的女子,最大的性格优点,就是性格中庸,既不情绪 化也不喜欢大起大落的生活经,而且很善体人意,使得家庭内聚力强,感情基础坚实。

  • (大纪元记者苏臻综合编译) 以中国古代一位哲学家命名的“孔子课堂”在美国一些学校引起争议,“孔子课堂”是由中共政府出资,在美国中学开设的汉语和中华文化课程,大学级的称为“孔子学院”。支持者表示,这项语言技能可以提升下一代的国际竞争力,然反对者认为,这只是中共政府的一个狡猾手段,企图借此推广宣传。
  • 这次世界经济危机大潮,冲激得西方媒体囊中羞涩,中共瞅准这个可乘之机,砸上66亿美元在世界各地收购、挤并、插足多种媒体,包括CNN、BBC等巨头大腕,为的是争得一时的话语权。拆穿来说,就是变幻着包装他的“核心价值”,欺世盗名,以苟延残喘其邪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风烛残年。这是继“孔子学院”在各地挂牌之后,又一番举足轻重的“文化渗透”。
  • 一年一度的高考前后,有不少学生或家长前去寺庙拜佛烧香。各地的寺庙挤满烧高香的家长,拜完孔子拜文殊,祈福牌挂得到处都是。连老师也加入烧香队伍,这种现象非今年才有,在民间早有流传。
  •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信仰为本,道德为尊,山河壮丽,文化璀璨。在五千年历史中中国人民创造出无数优秀的文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仓颉造字,神农尝百草……从轩辕黄帝一直到清末,佛道儒三家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交相辉映,维持着社会的道德。佛家的“慈悲为怀”,道家的“天人合一”,儒家的“中庸”、仁义礼智信教化国民敬天重道,行善弃恶。
  • 在济南,毗邻山东大学南外环新校区,有一个名叫小岭村的村庄。沿着一条逶迤的石板路,翻过一座小山,就可到小岭村了。小岭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村中错落的青石垒砌的房屋。在小岭村东北方向高高耸立的大山上,有一座“石人”。也不知道从何年何月就有这座石人了。
  • 洛杉矶哈岗的居民质疑在教育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学区教委们为何执意要删减现有的教学计划,来兴办孔子学院。
  • 主持人:那么我们先接听纽约一位胡先生的电话,胡先生您好。
  • 我们投入数千万元建立了一个网络孔子学院,投入更多的钱满世界建立这种学院的实体。但到了我们自己的家里,所有的瓶瓶罐罐都已经被打破无存,连那些名字都只能在历史书上去寻找了。一个偌大的京城,居然留下的只是两个表示所处方位的城区。我们自夸的悠久文化与精致的、足以号称文明古国的东西,难道只是存在在古代与后世的书籍当中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