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7月1日讯】(大纪元记者韩婕综合报导)中国大学高考(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出炉,各地的状元再一次被媒体追捧、探讨状元成因之时,北京考区理科状元由人大附中学生李泰伯,以高考总分703分(满分720分)夺得,最近被爆高考前,向美国哈佛等11所排名前20名的名校申请入学却全遭拒绝。
中国资优光环
大陆媒体报导他时说,“也许他不是近年来北京市高考得分最高的头名,但他无疑是头衔最多的头名:人大附中学生会主席、高三年级十四班班长、模拟联合国大会主席、志愿者队伍负责人,3次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但申请美国多所名校却均败北。
会背标准答案 知识立论不足
李泰伯说,“我觉得他们(美国大学)选人的标准和规则跟国内不同, 在国内上学,学生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有内地网民指李申请美国大学被拒,是因为他是“书呆子”。李泰伯辩解说,自己被拒主因是申请技巧不足,“如果选择中介,或许会包装出一个符合美国人视角的申请”。他还表示,英文CR(Critical Reading)和Essay的得分偏低,美式竞赛AMC-AIME系统成绩不太好,可能是被拒的原因。李泰伯总结为:一对美国高校认识有限;二是百科知识和论说文得分偏低;三是美式数学竞赛成绩不是很好……。
状元申请留学失利的消息传开,让北京人大附中学生和家长、民众,以及教育界激荡起了很大的震撼。
李泰伯的美名校被拒分析,暴露出中国教育模式与美国教育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考试要求标准答案,很少表达自我意见的申论考试,通常是“一考定终身”。
记得一位朋友的小孩在学校考试,试卷问树叶是什么颜色,他答:“白色”。检讨答案时,他对老师说下雪时,树叶就是白色的,他没答错。老师认为他说的有理,他答对了。
中国问题生赴美 成绩优生
曾记得几年前在网路上看过一位父亲对中、美教育制度下,他女儿从问题学生变成全班楷模的感叹!
他曾帮女儿一起背教课书上的“标准答案”,两人都背到想吐。高二分班,女儿选文科,因为“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还曾因情势“严峻”,被点名要与老师联络,以共同监督其女儿“必须及时改正”的缺点!直到一天,女儿迟疑地对他说:“爸,我厌学了……”。
绝望的父亲不明白,曾经阳光进取的女儿,已经苦苦挣扎到高三,为何突然丧失了自信和学习兴趣?!幸好,此时有一个到美国读书的机会,短短3个月,父亲体会到,什么是创造性教育!
在美国读书的女儿史蒂芬妮(Stephanie),没有需要“背功”的,更没有“标准答案”。获得什么等级的评分,全看你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没有独特又言之有据的观点———你不必担心“对”还是“错”。
美国对申请入大学的学生采用复合评价,不仅要看你“大学入学资格考试”(SAT)的成绩如何,你平时的成绩也占一定的比例,还要看你有什么特长,甚至做过多少时间的社会公益工作,中学老师的评价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她的父亲问史蒂芬妮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有什么区别时,她说:“老师不一样。美国老师非常亲切、友好。考完试他们进行评论;而在中国,我们只是拿到分数。在中国我们需要死记、硬背,而在美国你不得不学习思考,学会表达思想。”
北京学美留学公司执行长张恒瑞表示,东方人重视各种头衔,但美国名校不纯看学业(标准答案考试)或科展的表现,他们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观察学生是否真心投入某件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参加。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