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忌当“再见三十分钟”
“哎,真对不起,打扰了这么久。不过,看到你精神健旺,我就放心了。你一定很忙,但请千万要保重身体。下次我们在A的欢迎会再见。对了,上次一起去打高尔夫的A的朋友B,听说搞坏身体住院了,现在正在做检查,但愿不是什么大病。糟糕,又聊起来了,不好意思啊,你这么忙。不忙吗?啊,现在不景气嘛,我儿子的公司也不太好呢,像上次……”
有人些在临走时,明明都已经离座了还说个不停。
这种人被戏称为“再见三十分钟”。
当别人以“那个人是‘再见三十分钟’,劝你最好小心一点”来形容一个人时,人们就会对他敬而远之,不愿意靠近。
而且,有些人自认为说话条理分明,却因为没有掌握主题,冗长琐碎,实在令人不耐烦。说话又长又臭的人,也不会受到旁人的欢迎,会话也不会有结果。
这就是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对方的心境与体能上的疲累,自顾自说话的证据。长时间说话当然会身心俱疲,不由自主说出不能说的话、自私的话,是破坏人际关系的要因之一。
● 看到这些信号,便是结束对话的最佳时机
和会话时一样,经常体察对方的心,在最适当的时机结束对话是很重要的。
“是吗,那真是多谢了。对不起,也没请您喝杯茶。”
对方都已经这么说了,就是有人还不愿结束话题,起身离去。这样实在说不上懂得说话。
人的心理状态会随时间变化。遇到好久不见的朋友,开心畅谈,但也不可能一连讲好几个小时依然保持同样的心情。要是下一个约会的时间迫近,就会越来越心急,最后变得焦躁难耐。
什么时候该结束会话,必须仔细看清对方的心理状态,不能错失时机。
对方的心理状态,会表现在言谈或动作当中。这些都已整理成左页的图。当会话中出现这类言行,就表示对方希望我们离去。因此,若我们趁机结束谈会,对方一定会认为“好极了”,同对我们产生良好的印象。
此外,这些动作也是开始对会话失去注意力的证据。再赖着不走,会造成对方的反感,认为我们“不识相”。
把这些讯息视为暗号,在最佳时机结束谈话吧。
【言语】
.“我明白了。关于这件事,我们会再主动联络的。”
.“请向尊夫人问好。”
.“对不起喔,我今天有点赶时间,没办法慢慢聊……”
.“今天您特地过来,真是谢谢您。没有好好招待,真是不好意思。”
【动作】
.不时偷看时间
.玩桌上的铅笔等东西
.态度浮躁,视线开始游移
.附和时心不在焉
.附和时催人说话,显得急躁等等
● 聊到八分饱就结束,为下次见面制造机会
任何事情,都以八分为最佳。
就像享用美食,吃到饱得动弹不得,只会觉得难受,留下的印象不是美味而是痛苦。
电影和电视也一样,有名作之称的最后一幕都令人印象深刻,而拍片制作者也对最后一幕投注最多的心力。结尾就是如此重要,而且也是如此困难。
会话也是一样。结束会话的时机会大大影响会话的评价。懂得有品味的会话的人,结束会话的方式都很高明。重点就是,在对方和自己有“今天真愉快,真想再多聊一下”的时候结束。
“结束得漂亮,一切都漂亮”,谈到八分时就俐落地结束吧!@
摘自 《跟谁都能聊不停》 圆神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