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 ◎ 白亚士
自古中国人插花瓶供喜用寓喻、擅用谐音,“虎虎生风”在新年转为“福虎生丰”,福是蝴蝶兰、虎用虎头兰,应用八至九种花材。人文花道作品表现中华文化的空灵之美,展现万物共生共荣的和谐中庸。
民国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年)春天,由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黄永川先生一手倡导、带起的中国插花艺术,据当年首展中国插花的纪录,一时轰动宝岛、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况。近二十五年来影响所及,目前台湾各乡镇与中国少数内地城市,都看得到中华花艺教室与其推广成果。
当年黄永川第一批教导的学生王国忠,日后也于民国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在台北成立四艺有限公司与中华人文花道发展协会,王国忠的花艺是以人文作根基,藉由花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与美感,提升国人插花视觉艺术,并将由台湾复兴的传统插花文化,积极推向国际舞台。
近几年来,每到新年除夕的前夕,笔者都会前往热闹滚滚的四艺堂,记录和报导有关王国忠师生们每年一度、精心创作的年花。在宋代插花、焚香、点茶、挂画合称生活四艺,插花古称瓶供,所插之花叫瓶花,而古代插花原指戴花;此四艺虽不及文人的琴棋书画,但值得热爱生活的现代雅士细细品味。
人文花道是一门兼具艺术性、教育性与创造力的中国花卉文化,生活中的插花瓶供,除了研习花道的形式与美感之外,王国忠更着重背后人文精神的阐扬,尤其在新年节庆的日子里,室内摆上一盆赏心悦目的瓶花,让人在现实生活中平添一份闲情逸致与艺术气息。
年花:长长久久 福虎生丰
“福虎生丰”竹篮年花。花材:雪柳、叶兰、羊齿、火龙果、山樱花、虎头兰、黄金菊与八暖菊。
今年二零一零、民国九十九年,所以王国忠以“长长久久、福虎生丰”的方向来插年花,自古中国人插花瓶供喜用寓喻、擅用谐音,“虎虎生风”在新年转为“福虎生丰”,福是蝴蝶兰、虎用虎头兰,应用八至九种花材,坐享丰盛的人文飨宴。
菊是“吉”的谐音,火龙果代表“多子多孙”;有时加插“雪柳”,乃象征冬天瑞雪缤纷,明年丰收好兆头;加上松、柏以示长青,春天应景的樱花及比喻二度梅开的郁李以讨喜,而百合花寓喻百年好合、深情款款的祝福!
“福虎生丰”木提盒双株年花。
今年师生合力完成的第一盆年花“福虎生丰”,以椭圆形木提盒为器,采“双株”式插法,左侧花材:虎头兰、黄金菊、叶兰及松;右侧插:昭和樱花、蝴蝶兰、星点木、牡丹菊(后方)和柏,整体多而不乱、丰而不繁,人文花道作品处处表现中国文明的空灵之美,和谐的展现万物共生共荣的中庸思想。
瓶供:赏心悦目 心情舒畅
平时上课王国忠老师总是喜欢先给学生泡个茶,聊聊天、喝杯茶,让学生静下心来然后授课,除夕前插年花亦不例外,王国忠说他只是借茶转换学生心情,达到凝神静心的目的,事实上生活中王国忠也爱好品茗,他认为花与茶仅是载体不同,在精神层面上具有相通之处,两者均能修养人之真性灵。
除夕前夕的人文花道教室里,初习花道的学生孟萱说:“自从学了中国插花之后,每天的心情都特别好,天天看着插花作品,赏心悦目、心情特别舒畅。”另一位学生美美分享说:“客厅有了人文瓶花,像死寂的湖面霎时生气盎然,一方茶几即是充满生命力的舞台,平添了家中人文的内涵与艺术气息。”
终年一袭白布衫出现在花艺舞台上的王国忠老师,一九七三年开始学习日本池坊花艺,一九八五年从黄永川研修中国古典花艺,从当时炙手可热的日本花道,回归到当年沉寂多时的中国传统插花,王国忠认为这是一个溯源的过程,日本花道界一直认为花艺起源于中国,与日本花道相比,中国花道不被形式所拘,内涵更加接近“道”与自然。
中国早在六朝的《晋安王子懋传》已记载插花事宜;宋朝更将插花列为生活四艺之一,明朝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更将花道艺术推向另一个里程碑。王国忠鉴于当时的学花与教花者,大多侧重在形式和外象上的精进,忽略了作品背后的内涵与精神层面,于是一九九八年成立了“中华人文花道发展协会”,旨在阐扬中华插花艺术,将花艺与人文提升到“道”的层次,二十年如一日的研习,藉花道以陶冶性灵、美化人生。
插花:多多许 不如少少许
花道以自然为本,于天地之间寻求人与大自然的一种和谐,以花观心、借花怡情,直至以花“妙契”自然。王国忠介绍“人文花道”的理念时表示,花艺的表现由中国文人精神的特质所决定,如同诠释空灵的书画美学,以“多多许
不如少少许”的减法,创造属于中国人独到的花艺世界。
谈到少、并不意味花材愈少愈好,而是要恰到好处,正如“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的意境,简单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复杂,其实古人对生活情境的观察与体认,不仅仅作诗、作画,也会插花,光是古代传统花器就有瓶、盘、缸、碗、筒、篮六类,而我们老祖宗最傲人的精神就是“留白”的艺术。王国忠笑着说:“多多许不如少少许!”能一笔画完的不用两笔,插花也是一样,这是文人插花最迷人的地方,简洁有力、留下更多想像的空间!◇
立春花 一年初始的喜跃与祈望
王国忠示范人文花道艺术。
立春是黄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四季里春季的第一天,今年二月四日或五日至二月十九日,代表新的一年开始。
在今年人文花道花赏的小册里,第一页“立春”,瓶供花用竹提盒为器,前盒植“小麦穗”、后盒插“郁李”,郁李又称二度梅,因梅开后、换郁李开花,很能表达立春的节气感;麦穗下植羽毛花、火艳百合,表示过年新春热闹喜庆、百年好合的气氛,郁李下插法国小菊,作者用“双小白花”,展现了一年初始的纯净和希望。
竹提盒的双株“立春花”。
“立春花”与除夕至初五过年的“年花”有所不同,立春时日较长,表达对一年初始的喜跃与祈望,而年花应用花材丰盛,通常具有:吉利、富贵、喜庆、团圆、甚至多子多孙等多重的寓意。
立春之日第一候:东风解冻,冻结于冬的冰雪,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据《吕氏春秋》:“东方属木。”,“木”火之母也,火气温故解冻。
过五日第二候:蛰虫始振,蛰藏之虫,因春气至而皆甦动之。
又五日第三候: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时,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阳气至,鱼上游而近冰,故曰负冰。
中国人立春日啖饼、食生菜以迎新,立春吃“春饼”的习俗滥觞,远溯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就有春天以“五辛盘”祭祀春神的礼俗,大葱、小蒜、韭菜、香菜和芸薹等五种辛香的菜蔬,在祀神后“尝春”食用,以求保健开五脏、去伏气的健康效果,春饼也就成了南方的润饼和春卷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