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背后的真相:华尔街的谎言(3)

约翰.塔伯特(JOHN R. TALBOTT)

人气 1
标签:

╣谎言15╠

大家不投资,银行不放款,是由于心生畏惧且失去理性。

我常听到一种说法,导致当前经济下滑的主要问题是民众和投资人都给吓得不知所措了。

这种论调假定,人们因为情绪上的恐惧反应,导致其出现不理性的行为,如果他们能更理性一点,就会看到,今天的股票市场存在着极多的跳楼大拍卖机会,银行也能够明白市场上到处充满放款的绝佳机会。

这都是胡说八道。在当前市场环境中,银行和投资人的行动已经够理性的了。首先,我不认为当前情况下,经济在短期内会有任何起色。

我能想像各种理由让道琼指数站上5,000点,但是我实在没办法相信有任何理由能使它在可预见的未来重回14,000点。

银行之所以不愿放款、投资人之所以不愿投资的理由,是因为市场环境不够透明。人人都知道许多银行存在坏帐问题,但他们并未在账目中的金融风险项下披露;他们应该将其与衍生性商品市场的投资风险一起揭露。同样地,每个人也担心许多大企业并未充分揭露他们的营运问题。

银行间拆借利率如此之高的原因并非银行胆怯或者不理智,而是由于他们不知道此体系中的不良资产究竟蛰伏在哪里。谁会面临着最大的倒闭风险,因此不想把钱借给其他银行。

像我一样,如果他们够明智的话,或许便能体认到,几乎全球所有金融机构都已处于技术性倒闭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借钱给这些机构才真的是不理性。

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坚持要银行对外放款或者给他们更多的流动资金补助,而是应该严守所有放款机构高度透明化的准则,还有,应当强迫全球每家公司都充分揭示其依市场公平价计算的资产明细、所有负债状况以及它所做的所有担保,包括那些在信用违约交换市场上的交易。

这些报告虽然细如牛毛,但透过网路揭露应当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此一来,全球的信用品质问题便得以举世一目了然。

当然,这牵涉到更大的问题,有了这种公开透明的曝光行动,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那些真正濒临破产的公司?

答案是,我们必须加快我们的破产程序处理,如此一来他们只需用几周,而不是几年的时间就可以处理完毕。

确定丧失偿付能力的公司,特别是银行,需要尽速重整,消弭无效率的管理机制,清理他们的债券投资人和债权人,以崭新的、具有偿付能力、正常运作的企业形象尽快重出江湖。

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前车之鉴。日本银行因几十年来过度放款,一九九三年,终在日本不动产和股票市场上蒙受巨大损失。

他们没有立即重整和承认自己的困境,反而把真实状况对外隐瞒了好几年,造成日本步入经济衰退的期间长达十几年。

再一次强调,银行业对成功的经济体系至关重要,假如你任它陷入困境经年挣扎,经济肯定会随之遭遇数十年的衰退。

我们可以选择在此刻,或在十年内,采取必要的强硬措施,强化我们的银行业。不同之处在于,假如我们耽搁行动,将坐失整整十年的成长期。@(待续)

摘编自 《华尔街的86个谎言:避免投资再次失利,经济继续崩坏,你必须认清金融海啸背后的真相》脸谱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外电:中国经济--投资泡沫上的海市蜃楼?
华尔街日报:欧洲债务危机传染风险 仍未完全解除
高盛:奥巴马打向华尔街的第一炮
欧巴马修理华尔街 誓言金改势在必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