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小百科

【艺术小百科】文艺复兴盛期艺术概说

谢春华
font print 人气: 535
【字号】    
   标签: tags:

西元五世纪的欧洲,由于野蛮民族的侵略和统治,陷入一种战乱、极度不安的骚动中、民不聊生,社会文化倾颓,艺术的发展相对于已有高度成就的罗马文明来说,不仅是停滞不前、艺术文物也遭受大量破坏。因此,人们对欧洲中世纪多存着“黑暗时期”的印象,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虽历经了基督教早期艺术、拜占廷艺术、罗马式艺术和哥德式艺术的种种风格,而其间从事于艺术工作的人大多是为了荣耀神而去做事的神职人员或不留名的奉献者。直到西元十四世纪后(图一),在文化、艺术方面,艺术家们开始积极的以恢复古代古典艺术的优美为职志,而出现了文艺复兴艺术的蓬勃发展,并在十六世纪初达到之前未有的高峰(图二),称为文艺复兴盛期。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意味着人类的艺术真正的达到了成熟。


(图一)乔托,《奥尼桑蒂圣母子》(Ognissanti Madonna),1310年,木板、蛋彩画,325 x 204公分,乌菲兹美术馆收藏,佛罗伦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绘画并不成熟。

人们经常把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兰基罗和拉斐尔的成就和文艺复兴盛期等同起来。达-芬奇的绘画是以科学方式来研究的,他以晕涂法细致的描画出人物的神态,为了逼真的描绘人物的结构、表达出人物的个性、气质和心灵意境,他钻研人体的数学比例与解剖,经常观察人的神情、动作。

米开兰基罗气象万千、富有动态的人体之美的雕刻和绘画艺术都震撼人心。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汀礼拜堂的湿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画的主题从神创造天地与人类、人类的堕落和被救、先知的预告,与神的降临和最后的审判,展现了气势雄浑的伟大诗篇,表现崇高的思想与道德内涵,让观画的人们看到了神的庄严和善恶有报的天理。


(图二)拉斐尔,《圣母子与施洗约翰》(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John the Baptist, 又称为《美丽的女园丁》,La Belle Jardiniere),1507年,木板、油画,122 x 80公分,罗浮宫博物馆收藏,巴黎,法国

拉斐尔所画的圣母子简朴优美,在平和的气雰中表现出天国的恬静,让观赏画的人彷若远离现实,心里往嚣喧尘世所不能及的一个境界中去。《美丽的女园丁》(注1)各部分都均衡、统一与广大的和谐,是拉斐尔二十四岁到佛罗伦斯这时期最好的代表作,他住佛罗伦斯一年之后,转赴罗马,一跃而为教宗的宫廷画家,相继画了大作《雅典学园》、《圣礼的辩论》等等、也开始制作毡毯装饰底稿,有大量的工作和众多的学生,三十三岁的拉斐尔还亲手画了《西斯汀圣母》图:画面没有春晓般的宁静,背景没有风景、没有花朵,宽大的衣折素描得更简洁、戏剧化的一幕更壮阔有力。这幅画是艺术史上最动人的作品之ㄧ,艺术的最高目标并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表现心灵意境,或伟大的思想,或人类的热情底使命。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意大利文:rinascimento)一词的意思是指“重生”(注2)。文艺复兴时期以前,艺术作品的技法表现的并不成熟,结构、比例、动态、色彩等,艺术家们学习古文明的基础后,在文艺复兴盛期人类的艺术又走向成熟,也是艺术“重生”的过程。从艺术文化的兴衰中我们往往看到艺术的初期到高峰再回落,周而复始,了解艺术成、住、坏的过程,人们可以从中找到正统艺术前瞻的方向。@*

(注1)由于前景细细描述花的美和背后风景环境的和谐,画中的圣母神采不凡,但有简朴、古牧歌式的仁慈、亲切。此幅画以《美丽的女园丁》著名。
(注2)十六世纪意大利的瓦萨利在其著作“艺术家列传”中使用了rinascita来描述乔托、米开兰基罗等等的艺术发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没(音同“墨”)骨,是一种中国画技法。“没”可解释为“没有”,而“骨”字,一般中国画常以墨线勾边,当成描绘物像基础和骨架,所以“没骨”画法,就是指舍弃了墨线的骨架,而直接用彩色画出物像的画法。
  • 壁画是绘画在岩壁、建筑物墙面或天棚上的图画的通称,可说是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
  • 古代的风景画或人物画中有建筑物的构图,依赖界尺将建筑物的飞檐、楼阁、楹椽等画得唯肖唯妙,这种有直线的画,称为“界画”。
  • 在台湾近代诗书画艺坛,黄水文一生低调,作无形之画--诗,画有形之诗--画,在诗书画中自得其乐。他的画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为邮票之画发行;他的诗句得到故乡诸罗山水共鸣,常被桃城(嘉义)后人选来吟唱;他的书法以隐名的姿态留存于嘉义市中山公园尊师亭。综观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这个名词来源于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钢琴演奏的一种浪漫情怀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声乐曲或是器乐曲),以及多乐章组曲的“嬉游曲”(divertimento,器乐曲)是相同的风格,都是适合夜晚以及户外演奏的曲风。
  • 台湾美术界在1950后期到1970前期爆发传统国画与本土胶彩画路线之争,黄水文不愿卷入争议, 从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间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渐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间,他开始将水墨融入胶彩画中。他的书迹留在嘉义公园尊师亭上依然可见。
  • 台湾近代艺术家黄水文(1914–2010年)诗书画三绝,但少为人知。他的处世为人自然质朴有如隐士,从不出画册,也未收徒,服务于嘉义县中32年当美术教员,作品极少面世。近日(2025.1)《嘉义市文献》第26期,刊登黄健次先生历经几年精心整理所撰〈黄水文诗书画补遗〉,填补了台湾近代艺术史的一块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黄健次先生所撰简要版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 台湾故宫, 故宫, 岁时吉庆, 节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宫特展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黄历新年应景的“岁时吉庆—院藏节令文物精粹”特展,“透过精选的院藏岁时文物,一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序变化、节庆习俗,陪您过个知性蛇年。”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会说故事的图画”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画”或“叙事画”为主要展件,希望呈现“图像”能够超越文字描述、为观众提供更丰富讯息的潜力与特性。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选粹新展:“四通八达——古代道里交通图籍展”,呈现丰富多元的古地图世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