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款傍权富贵通吃 大陆流行“傍傍族”

人气 10
标签:

【大纪元2010年12月08日讯】 大陆最近又出现新族群“傍傍族”:结婚要傍大款,理财要傍巴菲特,办事要傍有权力的人,一门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项最新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傍傍族” ,其中11.1%的人表示这样的人“非常多”。傍傍族”的流行,引发民众担心会刺激腐败现象越来越多。

据《中国青年报》报导,为什么有这多的人要“傍”呢?调查显示,43.3%的人希望通过“傍”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其中10.8%的人表示“非常希望”,32.5%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希望”。不过,也有26.4%的人表示“不希望”,29.7%的人觉得“不好说”。本次调查共有2870人参与,受访者中,“80后”占48.6%,“70后”占32.4%。

调查中最普遍的“傍”行为有:“人际交往中傍人脉广、有资源的朋友”(79.1%),“傍有权力的人”(70.2%),“通过结婚傍大款”(67.5%),“个人理财傍有经验的投资者”(46.0%)等。

只有“傍”才能实现梦想?

湖南女子学院副院级督导蒋瞡萍教授指出,“傍”的背后显示的是“边缘人”的弱势心理。中国许多弱势群体想成功却没有资本,想结群却没有归属。正是这种巨大的不安全感,才会让这些人一味地想去依靠他人。”

调查发现,“傍傍族”想傍的主要原因有:“靠自己的能力难以实现梦想”(67.7%)、“投机心理盛行”(63.6%)、“‘大家傍我也傍’的从众心理”(46.3%)、“不自信的人太多”(35.1%)等。

“几年前,我还天真地认为,通过努力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社会现实告诉我,还是傍吧。”北京某高校研究生(论坛) 夏伟坦言,现在就连安身立命用的房子,都需要通过傍别人才买得起———家境好的还可以傍父母,家境一般的就只能期望傍上一个条件好的另一半了。夏伟认为,别人都在傍,他只靠奋斗而不傍的话,不是吃亏了吗?

“傍傍族”日增 公众忧腐败温床

公众如何看待日益增多的“傍傍族”?调查显示,39.3%的人认为其属于“投机心理作怪,应该谴责”,但是,27.3%的人觉得“大树底下好乘凉,傍属于正常行为,无可厚非”。

在河南省郑州市的建筑工程师柳先生看来,对于“傍”的行为,应该区别看待。其中也有正常上的相互依靠行为,但是,现在很多人把“傍”用烂了,而且还扭曲了它本来的含义,事事都讲求去傍,而且一些人甚至会想到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傍权力,傍金钱。”

蒋瞡萍说,通过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时,只要方法正确,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傍的目标只瞄准为眼前的物质利益,并不惜为此输掉人格和高尚的生活方式,则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

中国青年报指出,在中国,一旦傍上权贵,小到入学、入托、看病等问题迎刃而解,大到购房、就业、公职招录、职务晋升乃至重大专案获批等几率陡增。

不过,这些聚拢现象的最大受益者不会是那些“傍傍族”,而是那些手攥更多社会资源分配权的权贵阶层。前不久,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2008年中国的灰色收入达到5.4万亿元。灰色收入主要来自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腐败、寻租行为、公共资金流失和垄断性收入的不合理分配。

对于“傍”的流行,70.9%的受访者担心“会刺激腐败现象越来越多”,65.2%的人认为“可能会使得社会人脉关系的作用越来越大”,40.4%的人认为这“会使社会失去创造力”。

有报导指出,“傍”导致的后果绝不仅是民众价值观的颠覆、独立精神的缺失、创新能力的低迷,还会导致各种“社会病”。

相关新闻
中国大陆:社保是如何宰割弱势群体的
何震东上海归来谈中国的“弱势群体”
中国官员称弱势群体税重
弱势群体已成中国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