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独立评论】

法国大革命对中共的启示(二)

人气 32

【大纪元2010年12月01日讯】伍凡:各位观众好,现在是独立评论时间,法国大革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在那次法国大革命中,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法国进入共和。今天我们就谈一谈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根源问题,在相对的看看中共的未来和中国的未来。上期节目我谈到了法国大革命前夜的法国财政危机及国王的经济改革。今天我们继续谈法国国王是如何维稳和处理危机的。
Flv下载观看 WMV下载观看
草庵:三级会议于1789年5月5日开幕,会议果然开得很不顺利。第三等级的代表们对路易十六的表现大失所望,国王关心的只是财政问题:“朕需要忠诚的臣民的援助,以帮助朕克服目前遇到的一切财政困难。”财政大臣内克的主题报告则是国王“指示”的详尽而冗长的注释,人们说,原本希望能够在体制改革方面有所创见,
“但看到的却是一个只会念账单的会计”。

第三等级认为,三级会议不能成为特权等级维护私利的场所,必须制定一部宪法以维护人人生而有之的基本权利,必须建立一套新的国家机器以取代弊端丛生的专制机构。在他们看来,如果继续实行三个等级分厅议事并按等级投票,税收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平等就是一句空话。这个场景我们在今天的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经常可以看到,有时候,历史会非常相像的重演。

伍凡:与中国有所不同的是,当年的法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当时进行了勇敢的反抗。国王和内克在三级会议上的表现终结了第三等级对政府的最后一点希望,使他们意识到下面的事只能依靠自己了。 6月17日,第三等级将有名无实的三级会议改为“国民议会”,并且赋予自己批准税收的权力。对此,路易十六并未想出什么化解危机的良策,而是采取了一个愚蠢的行动--关闭第三等级的会议大厅,结果引发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 7月9日,国民议会又自行将名称更改为“国民制宪议会”。

草庵:路易十六则继续犯错误,在王后及部分宫廷贵族的鼓动下,向凡尔赛和巴黎四周调派军队企图加强对局势的控制,激起了因政府财政改革毫无成就而生活艰难的普通民众的强烈不满,并迅速演化成一场社会动乱。人们到处寻找武器,贫民(乞丐和失业者)大肆抢劫。 7月13日凌晨,巴黎的各税务所冒起了黑烟,教堂的
钟声在城市上空回荡,报警的炮声隆隆不断。 7月14日,以攻占巴士底狱为像征的革命行动,使得法国民众突然发现自身竟然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同时,他们也发现,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什么“坚不可摧” 的神话。就这样,一场财政改革的结果竟然引发了惊天动地的大革命。当巴黎演绎着这惨烈的一幕的时候,身在凡尔赛的路易十六却感觉迟钝,并未悟出局势的严重性。在他的流水账式的记事本中,7月14日也并不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就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事件竟然决定了法国革命的进程甚至决定了革命的最后结局。

伍凡:革命行动迅速蔓延到外省,农民暴动席卷法国农村,手持武器的庄稼汉冲进时代压迫他们的封建领主的城堡,搜出那些登记着封建特权的古老证书和征收捐税合法的契据,在村子的广场上把它们付之一炬。农民的革命行动不仅极大地冲击了贵族的传统权利,而且也触犯了城市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同时也是地产主,并以此名义向农民征收捐税。现在,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惜与贵族这个原先的敌人结盟共同镇压“失去理智”的农民。在马扎地区,26名暴动农民在一场最终败于城市民团的激战后,受到了一个临时法庭的审判,统统被处以绞刑。迅速变化的农村形势迫使制宪议会暂时放下正在起草的宪法,首先承担起保护农民权利的责任。 8月4日夜的制宪会议上,贵族和教士的代表们纷纷提议废除一切不合理的封建特权和赋税,特别是甚一税,取消徭役和其他人身奴役,通过了著名的“8月法令” 法令。 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又通过了在法国史乃至世界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从根本上铲除了旧制度时期的特权原则,取而代之的是人权和法治原则。

草庵:这个现象非常有趣,在目前的中国,最先暴动的也是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而维护中共特权,与中共占到一起的也是那些城市中的利益获得者。我们可以看到,在六四之后,中共就收买知识阶层,结果在过去的十多年里,知识阶层的很多人与他们以前的敌人结盟,共同欺压弱势团体。在当年的法国,路易十六无法接受这一切,为了控制局势,他再次从外省向凡尔赛调集军队,激起巴黎民众更大的愤怒。

而当时的巴黎正处在物价高涨、面包缺乏的饥荒之中,经济危机再一次推动着政治危机向前发展。 10月6日凌晨,一群情绪激奋的群众冲进王宫,国王的几个贴身侍卫被杀。关键时刻,生性怯懦、温和的路易十六选择了不与民众对抗,于是他被暴动的民众押回了巴黎,被软禁在杜伊勒里宫中,成了“革命之囚”。到达巴黎时,路易十六的马车穿过人群,人们没有脱帽致敬,而是以死一般的寂静表示内心的愤慨和鄙视。

伍凡:国王原先绝对拥有的预算权、治税权以及国家财政收支的批准权和监督权此时已转移到制宪议会的手里。 1789年10月以后,制宪议会开始对法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结构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开始行使它已经拥有的各种财政权力,并力争克服严重的财政危机。对于1789年的法国来说,在“没有征得人民同意”的就是赋税制度被废除后,新的税源一时很难找到,发行公债和组织募捐所得的收入不过是杯水车薪,当年的国家负债额由前一年的30亿锂增加到40亿锂,国家财政依然处于危急中。

为了摆脱财政危机,制宪议会决定向教会宣战。教会占有法国可耕地面积的15%左右,其财富总值大约相当于国家债务总额。 1789年11月,制宪议会下令将教会全部财产收归国有。为了使这些“国有地产”尽快发挥效用,从1789年12月29日起,制宪议会开始发行以国有地产为担保的“指券”(一种国库债券,assignats),由此国家的财政状况有所缓和。 1790年5月,制宪议会又下令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拍卖教会地产,国库进一步得到充实。这期间出现了“指券”贬值和教会不断反抗的现象,但庞大的教会地产还是有序地转移到了资产者和富裕农民手中,这是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变化。制宪议会还改革了地方行政区划,大体上改变了旧制度时期那种重床叠架的混乱状况。

草庵:至1791年夏天,法兰西国家的改造工作已经初步完成,宪法的条文也已基本成型,法国似乎距离立宪君主制度只有一步之遥了,然而,问题就发生在这功败垂成之际。以后发生的历史大致是这样的:1791年7月16日,立宪派出于避免外国干涉的考虑,促成制宪议会宣布恢复路易十六的王位;1791年9月14 日,路易十六接受了制宪议会制定的宪法并向全体议员公开道歉;1791年9月30日,完成立宪任务的制宪议会宣布解散。但是,宪法并不能保证立宪君主制在法国的真正确立,大革命新一轮的浪潮又汹涌而来。 1792年9月21日,领导暴力革命的国民公会宣布废止君主制,第二天又宣布法兰西为共和国。 1793年1月16日,作为立法机构的国民公会就路易十六的生死问题进行表决,激进派仅以1票的微弱多数决定了路易十六的命运。

1793年1月21日中午,年仅39岁的路易十六被送上了设在大革命广场的断头台。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里说的一段话被永远载入史册:“我虽然得死去,但绝没有犯过任何指控我的罪行。我宽恕造成我死亡的人,我还要祈求上帝,在我的鲜血抛洒之后,在法国的土地上再也不流血了。”

伍凡:法国大革命以路易十六国王的死亡为一个阶段,法国走向了共和,但在这个革命的过程中中,我们看到一个问题:这就是在任何社会中,财政、税收都首先是一个政治的和法律的问题,然后,它才是一个经济问题。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在下期节目继续谈这个问题,我们将会讨论财政与税收如何促使革命的爆发,也将继续借助法国大革命分析中国的未来。谢谢各位观众的收看,再见。

草庵:再见。

相关新闻
吴稼祥演讲录:六四是东方的法国大革命(八) 杨尚昆识破赵紫阳的谋略,把邓小平逼到了墙根
吴稼祥演讲录:六四是东方的法国大革命(九)改革派和保守派、阴谋集团三个集团同归于尽,黑马集团得势
吴稼祥演讲录:六四是东方的法国大革命(十)《天安门文件》还原真相和掩盖真相
吴稼祥演讲录:六四是东方的法国大革命(十一) 少数人对权力的不规则垄断是社会动乱的根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