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上海帮把持的教育部!

(zt)

人气 5
标签: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8月1日讯】 下午听我一个在华中科大主管招生的哥们跟我说,山东的录取分数线比北京
高创纪录的140分,我禁不住心惊肉跳,140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山东的考生,如果在北京考试,5门课中有一门课缺考,照样可以上大学,人间不平的事情,还有能出其右者吗?

  在路上一直在想,北京把持着的舆论,对这件事会做何反应?今天回家后仔仔细细地看了各大网站的反应,舆论对你们很有利,这一次,你们一定要行动起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起诉中国国家教育部,控告他们公然违反《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要求这些主管的大爷们撤销对于北京、上海等地的倾斜政策,真真做到教育法规定的给每个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晚上和人民网的网友联系了一下,人民网的多数网友都非常支援起诉中国国家教育部,为制造舆论声誉,强烈呼吁山东、河南(目前是这两个省最受歧视了)以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的今年考生和网年落榜考生(你们如果在北京,80%的不会落榜吧?)联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要引发社会对于这件事的广泛关注,同时,请你们联合签名,要求中国国家教育部检讨现行高考录取制度,并在今年,改变录取比例的确定方法。如果,中国国家教育部置之不理,你们可以委托律师(人民网一个学法律的网友正在研究相关的法律条律)起诉中国国家教育部,要求取得赔偿,尤其是往年的落榜学生,可能会取得很大的一笔钱(国家赔偿)。请你们一定要相互转告,团结起来,争取属于自己的公平的权力。注意,今年的差距是最大的,今年的反应是最强烈的,舆论对你们也最有利,今年的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再次呼吁,所有受不公正待遇的省分的学子们联合起来,为争取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而和平抗争!胜利一定属于你们!因为好在“人心是肉长的”!

  中新网的反应:高考录取地区不公现象引起社会关注

  由于内地城市中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致家长对唯一的血脉传人寄予了更高的希望。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是他们共同奋斗的目标。但是,随着资讯社会的到来,原本不公开的各省区的高考录取线,现在渐为人知,地区考生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市政协副主席张世诚起草了一份提案:《高考招生的地区不平等现象应该改变》,类似的提案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理工大学郑楚光教授提交的《受高等教育权利必须平等》和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大学姚守拙教授提交的《高考招生应在全国范围内按分数高低统一录取》。曾任二十七年中学教师的张世诚说,目前高考招生除上海外,全国均统一试卷、统一评分标准,但却没有统一的录取分数线。这种不平等现象已存在多年,现在应得到彻底改变。

  由于录取分数不同,造成了在许多省份落榜的考生,用贿赂的手法将户籍调到北京,就可以轻松考入北京重点大学,原本在湖北、福建、湖南、山东只能进入一般本科院校的考生,换一个北京户籍就可以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大学生中流传一段北京考生与福建考生之间的对话颇能说明问题:有一北京重点中学的考生与福建某重点中学的考生聊天,北京人炫耀:我们班有六成的同学考进了北大、清华。福建人对应:按北京的录取标准,我们全校应该进北大、清华。

  许多政协委员认为,目前的高考录取体制,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还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张世诚委员指出,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虽不能人人享有,但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不应该被剥夺。

  中央电视台的反应:政协委员提案:高考招生的地区不平等现象应该改变
  
  目前高考招生,除上海外,全国均采用统一的考试时间,统一的评分标准,但却没有统一的录取分数线。

  以1999年为例,北京重点文科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66分,湖南为556分,湖北为544分,最高相差90分。北京重点理科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0分,而湖南为537分,湖北为566分,最高相差106分。北京一般文科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47分,而湖南为524分,湖北为523分,最高相差77分。北京一般理科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1分,而湖南为495分,湖北为535分,最高相差114分。北京专科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0分,而湖南为514分,相差94分。北京专科理科最低录取
分数线为382分,而湖南为483分,相差101分……

  从这组对比可以发现,在某些省无论文理科连专科都上不了的学生,在北京却可以上重点大学!这难道公平吗?

  这种高考录取体制,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权利。平等权是一项收到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公民可以平等的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可以平等的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诚然,高等教育属非义务教育,虽不能人人享有,但公民公平受教育的机会却不应被剥夺。

  建议:

  1。尽快修订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地区性的不平等现象。

  2。采取应急措施,可把新增的高考招生指标向那些生源较多、成绩较好的地区。

中青在线的反应:

  全国人反对北京在高考升学上的特权,要害有二。一是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的名额分配不公,国家教育部在这两方面都对北京学生大力倾斜。二是违背全国统一高考的初衷,对北京市和其他省搞双重标准。这与中国人民反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掠夺,反对西方在人权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如出一辙。中国在这些方面反对西方霸权,是正义斗争;那麽,中国人反对全国高考的不公平,也是理直气壮。任何为这种现状辩护的人,从国家教育部,北京教育部门到北京本地人,都显得底气不足,避实就虚。为多招北京学生服务的“素质论”只不过是掩耳盗铃,连了解各地教育状况的北京教师也不会真的相信。如同毛泽东的名言,‘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只要坚持不懈,胜利属于正义的人民。

  不论按总人口,还是考生总数计算,北京占有的名牌大学录取名额,和热门专业的比例,都高得离谱。北京人说清华北大等高校是由北京投资的,故优先招收北京人……笑话!你以为非北京的中国人都是傻子,你有教育部撑腰,凭你一句话就能堵住大家的嘴?清华靠庚子赔款发展起来,庚子赔款都是北京市政府出的吗?国民党建都南京后,将中央大学设为中央学府,正式取代北京大学的地位,并一度撤销北京大学(也许北大学生不知道北大曾经亡校)。结果呢,失去中
央学府地位的北京大学从此一蹶不振,直到52年才时来运转。49后,将北大清华列为重中之重,与外地重点大学的差距越拉越大,造成现在两校师资和招生的绝对优势。这些都说明了什么?说明清华北大从来就离不开全国的支援,而没有中央政府重点支援的高校,发展都比较艰难。清华北大有现在的地位和设施,靠北京市政府投资,行吗?既然清华北大不是北京养的(养不起),既然清华北大占用了那麽多纳税人的贡献,就应该公揽全国英才,小小的北京市哪有理由要占1/6的
名额?清华北大建在北京,那又要怎样?中央政府也建在北京,就能要求北京人在中央政治局占1/6名额吗?那样的话中国肯定亡国!

  有人说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等,也是教育部高校,招本地学生更多。在北京的部委高校多,却招那麽多北京人,其他省的名额那麽少,他们还能去哪里?且不说当地政府对这些高校的投资各占多大比例,你也不看看国家对清华北大和其他大学投资的悬殊。既属国家的教育资源,理当在全国范围公平分配,完全做得到的事吧。让江苏人拿南京大学的名额,让湖北人拿武汉大学的名额,让浙江人拿浙江大学的名额,跟清华北大换,江苏湖北浙江肯定都愿意,北京人有理由反对吗?你成绩不如别人,本不该进清华北大,去其他这几所大学会委屈你吗?北京可以自愿放弃外地的名额,佩得上清华北大的外地学生还是愿意去北京的。不是因为外地人喜欢北京,是因为北京的建设花了全国纳税人的钱,全国人都有理由从自己的贡献中得到回报,他们都在乎投在北京的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看不惯自己的那一份被北京人无偿占有。自49年来,北京从国家获得的资金已多得无法计算了,如果这些钱留在各个省建设自己的家园,其他省的状况不会比北京差多少,也不会有多少人在乎北京的。“有贡献无回报”的现状尚未改变,怪不得大家要反对。

  北京市的很多部委高校,主要也是由中央投资支援,要不北京哪来那麽多‘211工程高校’?北京市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不少,可大部分投资都给了北京市属高校,如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甚至北京联合大学。否则北京工业大学这样一所在北京不入流的大学,凭什么进‘211’?北京学生都去这几所北京市重点投资的高校,分数再低,全国人民也没多大意见。可北京人的成绩明明比外地学生低上百分,也抢着进中央政府重点投资的高校,享受好的教
学条件,谁会答应?

  有人拿美国的州立大学来作幌子,说什么州立大学也多招本地学生,中国也该如此。在美国,只有法盲才这么说!凡看过美国大学招生手册的人,应该注意到了,不论公立私立大学,在最末总会出现Equity之类的辞汇,强调本校招生时对种族,性别,年龄,残疾,家庭背景各异的学生一视同仁。为什么美国大学都写这段话?怕有歧视的嫌疑,万一惹上大官司,会把家底赔光!如果有人请律师,找统计学专家查出某大学的招生结果与学生的种族和家庭背景有直接的因果联系,招生歧视的证据成立,大学就会因为搞歧视而被迫向受害学生赔偿。美国律师收入高,可不是白拿钱的。

  美国州立大学不搞地方歧视,对各地学生有同样的录取标准,为什么本州学生多呢?原因是,州立大学由本州政府资助,钱来自于本州纳税人,所以本州学生如果被录取(这是前提),可以减免学费。而去外州上大学,由于不给当地纳税,就不会获得这种优惠。想省钱的,在本地读州立大学;愿意多掏钱的,可以去外地上学,仍然与当地学生有同等录取机会。由于这个经杠杆的作用,才使得州立大学的本地学生多,美国大学根本就不会对本地学生降低录取标准!如此,本地居民确实享受经济上的优惠,而各地来的学生在录取时有平等机会。纳税人陶钱养活州政府,可没有权力要求州政府去歧视外地的美国人,因为美国宪法不是摆看的。这样既保证了美国公民人权平等,又实现了谁出钱谁受益的成本效益原则,公平合理。至少在大学招生这方面,不得不佩服美国的民主法制和经济原则。中国早已经实行高学费上大学了,就业也是双向选择了,用经济杠杆来调节本地和非本地学生比例,是行得通的。没必要继续用户口这种原始低效,很不人道的办法了。谁有才能,不管哪里人,就该上最好的大学,借钱也要读;外地学生,如果能低学费上本地最好的大学,不会倾家荡产去北京上学的(除非被更好的大学录取)。

  在清华北大和其他部委高校,电脑,电子,自动化,金融,临床医学,等等热门专业,招收北京学生的比例都非常高。而象核子物理,核工程,地质,等等冷门专业,却愿意多招外地学生。难道北京培养的“高素质”学生,不适合学习国家非常需要的专业,不适宜在国防部门就业?把这个重任交给“高分低能”的外地学生,中国的国家安全不会受影响吗?如果说这还不是赤裸裸的歧视,那只能说“司马昭之心”了。

  现在,每年有3%的北京考生有机会被清华北大录取,有约一半的北京考生被重点院校录取。如果考生人数多的省份也有这么高的比例,那将是惊人的录取名额。有什么不合理吗?可我们都在中国,受同样的法律保护,都对国家有贡献,应当机会均等,有相近的比例。如果说不合理,那就是说,相对于于全国的水平,北京占有的比例不合理。不合理为什么能存在,那是因为全国很多省的人民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才维持了北京的高录取比例。很多省的高等教育不发达,与这种分配不公有关,也就是说北京市民作为事实上的受益者,应该对此承担道义责任,不应该想方设法维持这种不道德的既得利益。

  按某些北京人的逻辑,北京搞素质教育,分数低但素质高,多录取是应该的。说北京的学生素质高,也不先看看清华北大的教授都从哪里来的,北京出了几个可称民族脊梁的人物?说那种话的人连因果逻辑都没搞清楚,如果这代表北京素质教育的水平,北京就比教育相对发达的省差太多了。如果全国每个省都有3%的考生有机会被清华北大录取,有一半考生能上重点大学,那全国各地的中学教师就不必把高考看太重,会马上鼓励自己的学生去学画画,学唱歌,学跳舞,学下棋,学写小说,学吹牛……这样,不仅学生能说会道,在社会上混得开,而且照样轻松上大学。任何稍有条件的中学,既能有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又能向外界炫耀“不搞应视教育也能全班上清华北大”,师生皆大欢喜!全国实现了素质教育,中国就能很快赶上美国了。这是大好事,可谁出钱养活去这么多大学,总不能让北┠伤叭来承担其他省的支出吧,那样太不人道。既然不能给其他省那麽多录取机会,既然其他省的学生分数低就考不上大学,就算搞好素质教育,就算比北京学生能说会道,就算比北京学生素质高,会有用吗?反过来,把清华北大在北京的录取名额降到1/30,北京学生还有几个能考上这两校?把北京的重点大学录取名额减一半,北京的中学还有闲心搞素质教育吗?只怕北京学生,老师和家长,哭爹叫娘都来不及吧。有什么好哭的,没见过世面,全国各省不都如此吗?

  全国统一高考,统一阅卷,统一录取,都以高考成绩为标准,高分退挡要有正当理由,这么强调全国统一和分数,不就为了全国公平嘛!北京人对内仍然按分录取,分越高的上越好的大学和专业,对外怎么成了分数低的应该先上大学。由此可见,衡量北京学生和非北京学生,实际上采用了双重标准。其他省的学生凭高考成绩上大学,不看是否能说回道。北京的学生应该上大学,因为他们接受素质教育,社会活动能力强,所以高考分数比外地低100分可以不考虑。我看,连西方的人权组织在搞双重标准时,也没这么厚的脸皮。北京市的教育条件,与南京,武汉,长沙,成都,杭州的差距,有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大吗?说农村学生知识面有限看起来有理,难道这些外地大城市的学生也没摸过电脑,没上过网,没跟外国人说过话吗?这些城市的学生素质(按北京的标准)再高,也要凭高考成绩上大学,凭什么他们上好大学也要比北京学生高五六十分。这些地方有不少学生每天玩都能考600分,凭什么他们不能像北京学生一样轻松上清华北大?

  说北京学生聪明,不见得吧。能在国际奥赛上得奖的中学生都很聪明,只会读死书的人做不到,素质一般的人做不到,没人能否认吧,反正清华北大强着要。最近三年,仅湖南学生就获得10金4银,而江苏,上海,福建和湖北的奖牌数也都在6枚以上,北京不少重点中学每年有几十上百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却总共只有3枚奖牌,差距不是一般啊。上海很多方面与北京类似,奥赛奖牌仍然比北京多不少,说明什么?如果说奥赛奖牌不代表整体教育水平,多了也不是坏事吧,特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北京最好的中学也把奥赛获奖当作学校荣誉,怎么不多拿几块?湖南,江苏,福建和湖北四省的考生总数是北京的20倍,而分配给这四省的清华北大招生名额总数仅仅相当于北京一个市,据说是因为北京学生比这些省学生的素质高。可是,这四省奥赛奖牌总数是北京的10倍以上,北京接受最好的教育,素质最高的学生却几乎拿不到奖牌!

  如果说大学招生不应该只看高考成绩,还要看综合素质,那也要把衡量素质的标准明明白白亮出来啊!录取要公开,是不是原则?这样,不仅北京招生可以看学生的素质,其他省招生也可以看素质啊。全国各地都进步了,中国才能大进步。比谁看的书多,全国的考生都会为上好大学把书店搬回家的。比谁会唱歌跳舞,全国的考生都愿去歌舞厅使劲练的。比谁回吹牛,全国的考生都会从早到晚磨嘴皮子的。比谁见识广,全国的考生都会整天上网闲逛去见识世界各地。比谁
的社会活动能力强,全国的考生都会到处去混,专学拉关系走后们的。如果真的不比考试成绩,全国考生都会三呼万岁的!不管比什么,只要敢在全国公开标准,全国的考生都不怕比不过北京的。这么容易的试卷,北京学生都只考四五百分,还有什么要怕的,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只要外地学生还有升学压力带来的拼劲,北京学生无论如何是比不过的,不管考什么试卷,不管比哪种素质,只要是高考录取的标准,只要是全国统一的标准!

  这个问题,只要还没有妥善解决,就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不光要在这里讲,还有向全国各地的人民大力宣传,因为这关系到中国亿万纳税人的权利,亿万家庭子女的未来,还有多少比这影响更广更远的事?中国的法律规定公民有平等机会接受教育,这是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西方说中国人民没有人权,我们的政府却坚持在教育机会上执行歧视性政策,波及全中国,恰好给西方人权组织提供了口实,难道不是吗?

现实的改变需要我们每个有正义感的人尽一点努力,包括呐喊。我们要让更多人了解真相,揭露不合理的现实,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我们要让这些不合理的东西向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我们要让阳光下的见不得人的罪恶和污秽暴光!我们要团结和汇聚社会上进步和理性的声音,我们要通过自己微弱的声音影响舆论,从而也许可以改变现实!

高考制度,户籍制度,是最现实的中国的落后和不合理的体制,任何突破必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进步和希望!更多的公平和阳光!

你的一篇文章,或者转贴,或者跟贴,都是中国进步的一滴水花,当越来越多的水花汇聚成汹涌澎湃的激流,就可以冲刷点拦路的顽石,就可以让我们中国走向浩瀚的太平洋!

文章提交者:【祥林嫂】于2001-7-30 17:04:08

——转自《猫论天下》(本网转贴时有删节,原标题为“起诉教育部”)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现场直击高考网上录取十大步骤 (8/1/2001)    
  • 北京高考新景:理科考分“毛”了 北大清华急了 (7/31/2001)    
  • 统一的高考与不统一的录取线:这公平吗? (7/31/2001)    
  • 不过如此 北京市高考状元实话实说 (7/31/2001)    
  • 教育时评﹕大学没大气 考生填报志愿要小心 (7/31/2001)    
  • 赤兔之死缘何拍案惊奇 (7/31/2001)    
  • 最好的差46分 郑州大龄高考考生无一上线 (7/31/2001)    
  • 肌肉营养不良715分高考生无缘大学门 (7/30/2001)    
  • 全国最小考生12岁高考成勣过本科线 (7/29/2001)    
  • 大陆高考状元不把考试当回事 (7/28/2001)    
  • 广东高考6状元羊城占3席 (7/28/2001)    
  • 广东高考再曝丑闻 监考员竟充枪手 (7/28/2001)    
  • 武汉高考文理状元钟情北大 (7/27/2001)    
  • 北大vs清华:不要和我抢状元 (7/27/2001)    
  • 不公平的高考录取分数线(2) (7/27/2001)    
  • 不公平的高考录取分数线(1) (7/27/2001)    
  • 奇迹: 双脚描绘人生路 大陆湖北一无臂少年高考考了577分 (7/26/2001)    
  • 高考成绩662分 四川学子冯越宇愁望大学路 (7/26/2001)    
  • 山东高出北京140分! 中国各地高考录取线相继公布 (7/26/2001)    
  • 上大学还有那么重要吗? (7/26/2001)
  • 相关新闻
    上大学还有那么重要吗?
    高考成绩662分 四川学子冯越宇愁望大学路
    山东高出北京140分! 中国各地高考录取线相继公布
    奇迹: 双脚描绘人生路 大陆湖北一无臂少年高考考了577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