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为了尽快发展经济、科技、文化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当前各发达国 家都制定了吸引世界各地,各类各样人才的相关政策,以引导人才的 流向对自己有力,借以提高自己国家的竞争力。比如前不久,当互联 网处于高热阶段,无论是那个国家、那个公司都恨不得把会电脑的人 一股脑地笼络到自己的门下。
人才外流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即使是 一国之下的香港,最近也公开向大陆征求人才。为了香港的长远发展 大计,顾不得大陆是否比香港更需要人才,凭香港比内地高得多的工 资,香港要争取几千个大陆人才的外流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几千人 对大陆来讲,真可算作是孙行者身上的几根毫毛。
最近,中国的新的五年计划也提出,要把改革开放以来外流到发达国 家的几十万学有所成,目前效力于外国公司、科研单位、大学、及政 府机构的专门人才吸引回中国。不少部门用出高价、给房子、安排子 女上学、给高专业职位等方法吸引人才,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是表面功 夫偏多。因为人才的流向和人才能不能留下来,并不是单单靠高薪等 物质条件就能做到的。
中国吸引人才回流面临着几个相当大的难点,譬如政治环境不稳定, 回流人才的安排,外来人能否得到信任,社科人才是否将受到欢迎, 以及回流的人们能不能抗拒灰色经济的巨大“魔力”等等。
难点之一:政治环境不稳定
对中国而言,最大的难点之一莫过于,能否保持长期稳定和透明的政 治和法治环境。香港《信报》不久前曾刊登“中国面临人才被争夺的 隐懮”一文,揭示中国大陆对人才向外国和外企大量流动的现象感到 懮虑。从最近央视的新闻中也可以看到,中国政府的人事部一再开会、 作宣传,希望人才回流。
但是,中国国内由政府主导的政治性运动经常不断地发生,工作单位 对个人选择的干涉,新闻封锁与新闻检查,执法机构不尊重民权等现 象,使旅居海外的华人望而却步。尤其是每一次的政治运动,都使很 多不留心的人受到冲击。50年代初,满怀报国之心的热血青年回归中 国,挂一级教授的桂冠,拿300元(当时的)最高月薪,住一独门独院 或小洋楼。谁能想到,10多年后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被文化大革命的 浪潮冲进了牛棚。在那场政治运动中,人人都浪费了10年的宝贵时光。
1989年天安门事件使当时很多该回和要回中国的学成人员不得不决定 旅居海外,申请到永久居留权的绿卡。最近一段时间海外学人在中国先后 被捕,不了解内幕的海外华侨在心理上又一次产生了动摇。本来还有 人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申请美国公民,这一下坚定了决心,毅然决然 地走上了不归路。
中国政府人事部的千说万讲,屡屡到海外招聘请,以及高薪吸引人才 的各项措施,都被中国政府中其他部门对处理海外学人间谍案而前功 尽弃。特别是中国海外学者间谍案,政府没有拿出具体的证据,特别 是否有具体的金钱交易,有没有把国内在中国政府中工作的人员拉下 水等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不涉及机密的主要违法行为等细节材料公布 于众。不象其他国家在抓住间谍后一般都把具体细节快速公布,使人 心服口服。否则就好象是无中生有,拿中国海外学者作为中美关系的 筹码,增加中国政府无视人权,滥用国家机密概念,在舆论和人心上 就失了分,也使有意回国工作人员望而却步。他们只要稍微做一点比 较,看看前车之鉴,就不得不三思而行了。在不可预测的政治环境下, 人们现在的投入,10年或者20年内是正、还是负收益,都难以推测, 所以回不回中国工作的答案,也就无须过问了。
难点之二:外来的“萝卜”自作坑
“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现在中国在海外的几十万“人才”同时都 回流到中国,那可成了一大难题。离开这么多年之后,中国早就没有 他们的坑了,即使有坑也早被人占了。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各类企 业,都不可能为这些人把原来的“萝卜”挤出来,让回流的“萝卜” 去占坑。为了避免矛盾,政府和企业都不得不创造出新坑来,安置回 流的“萝卜”,这可是一件大伤脑筋的事。
为此,中国想出了一个二全其美的方法,即鼓励人才回流到中国自创 企业,建创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器等等。这样做的好处一是 回流的“萝卜”自己安置自己,不会出现和原来“萝卜”打架的现象。 二是有可能把国外的技术、资金带了回去,解决了中国所需的技术和 就业。三是如果这些企业一旦到海外上市,风头和资金都有收获。即 使这些企业支撑不下去,与中国政府和国内企业无关,因为这是回流 人才想赚大钱,自愿冒的风险。
难点之三:谁会信任你?
欧美国家推行的资本主义是中国意识形态上的宿敌。而中国历来对长 期生活在海外的人从根本上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认为这些人是近墨 者黑,不是特工型的、也是资本主义思想宣传型的分子。如果旅居海 外,又加入了外国籍,那根本就无从信任起了,是外人了。因此,赢 得信任恐怕是海外人员回国要花相当长一段时间所作的事。搞得好可 以给以一个副职,譬如:副校长、副院长、副部长、。。。,用才不 用人。回流人员如果搞不好人事关系,才能自然也难以得到发挥,结 果将是枉费了时光。
目前中国有一些早些时候从国外回国,并且担任要职的官员。他们曾 经在海外留学拿到过博士。现在他们中有不少人以老大自居,动不动 就用教训的口吻指责或小看目前还旅居海外的学人。这些官员已经成 了既得利益者,成了政府优惠政策的样板和榜样。但是,他们对吸引 回流人才的老大心态如不改变,榜样的作用可能变成负作用。
难点之四:要科技人才、不要社科人才
为了避免回流人才在中国扩大欧美的思想,造成意识形态上的矛盾, 中国只希望搞科技的人才回流。对社科人才,为了减少麻烦,则敬而 远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注重理工,轻视或者害怕人文、社会科 学是长期困扰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原因。殊不知,任何一个发明创造 都是有一种想法、思维和理念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如果在国内没有比 较自由的环境,限制不同意见的发表和竞争,发明创造是很难的。这 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国科技发展上基本上是跟着别人后面,亦步 亦趋。从电脑到网络,很少有中国人的大发明。应该指出,不同意见 的讨论,争论和一言堂或吵架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难想像在一 言堂,顾面子的社会里会有大的发明创造。
要把经济搞上去,发展市场经济,光有科技显然是不够的,需要有商 业、金融、保险、会计、律师、专业咨询,风险投资、股市、汇市、 期货、信贷、房地产等多行业的专才。近期内,中国开始接受这些方 面的回流人才,借以满足需求。但是,在新闻、社会学、政治学等敏 感行业里,中国还需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接受回流人才。
难点之五:中国制度的俘虏?
回流中国自己创业的人,不久都会发现光靠自己的辛苦努力,不光办 事困难,大部分精力都必须用于应付人事关系、人情,最终可能还是 无法抗拒灰色经济的巨大“魔力”。因为在中国目前的制度下生存, 就必须按中国环境下规矩行事,少则半年,多则两年,国外那些做法 都会被忘在脑后。比如在“笑贫不笑贪”的社会影响下,虽然在国外 多年养成了洁身自好、遵纪守法的人们,只能又一次的入乡随俗,按 照中国的经济规律办事,利用金钱这个可闻不可见的杠杆,不管白色、 灰色,只要能把自己的企业搞大就行。吃光分光的短期行为在海外创 业人员的企业屡见不鲜。
人才之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之争。欧、美、日国 家虽非乐土,但是至少人们不需要学习红头文件,成天要参加“三个 代表”等政治表态性活动。总之,海外人员能否回流,取决于他们对 中国和其它国家环境的比较和判断,以及对自己事业发展机会成本等 多方面利益衡量而做出的,不是高薪就能引来金凤凰,就能留住人才 的。而且当今的留学生都比较实际,不但要看回国工作能否干出点事, 而且相当注意能否有回报,并且和国外的机会相比较,才能作出选择。 一个国家有没有吸引力,在于有没有机会,有没有回报,有没有保证 自由选择的环境。报效祖国的一句空话是远远不够的。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