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8月20日讯】李少民万言独白,自由的代价,回家的滋味﹐句句行行糅合沉重与真情。李少民表示,狱中想写书,主题是“从一个家庭两代人争取自由的遭遇看二十世纪的中国”﹐但重获自由以后﹐“有许多事情等着去做,恐怕没法写了”。
其实,这本书﹐他的父亲李洪林早已写了“上集”﹐李少民若肯提笔﹐等于写完“下集”,上下俱全﹐将令其父之着更见完备。
李洪林先生写的“上集”﹐叫做《中国思想运动史,一九匹九——一九八九年》,香港天地出版于一九九九年。李老先生一九二五年生于辽宁,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后在中共中央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文革中挨批﹐七七年起先后出任历史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是极有影响力的文胆﹐但于八九年再次被门﹐正如李少民文内所言﹐“父亲李洪林在一九八九年‘六四’后被‘监视’居住了近一年,他的‘罪行’是受中共之托劝说学生离开天安门广场﹐事后却被当局说成向学生‘火上浇油’”。李少民轻描淡写﹐李老先生在四百多页里谈及自己的遭遇时,用的却是“逮捕”﹑“被捕”等严重字眼,远比“监视居住”严重,而他也由此坚信,“亲历者应更有条件也更有责任给当代和后世提供信史”。
李少民是否应该考虑听取父训,在忙完他的“许多事情”之后或之余﹐用其“条件”,尽其“责任”提笔写完下集,“给当代和后世提供”更多的“信史”?
──原载《明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