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8月2日讯】最近,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一些大的高技术公司相继发表了令人沮丧的业绩报告。不过,如果是大公司,那也是百足之虫僵而不死。以德国大名鼎鼎的SAP软件公司为例,一年前它还被人们认为是一家过气儿公司,人员和客户相继离它而去。但大公司毕竟下盘坚稳,顶得住恶浪的冲刷,到今年第二季度,这家公司又报出了第二季度利润上升24%的佳讯。
随着网络泡沫破灭,小公司一家家倒闭,SAP、甲骨文和IBM这类大企业,又成为业内精英和客户们向往的地方。SAP首席执行官哈索.普拉特纳得意地把这称为“引力的回归”。
回想一年多以前,如果有谁质疑新起步的高技术企业,那准会被人们看做“老土”、“跟不上形势”。风险投资商和股民们,几乎是无偿地把手中的钞票投向了这些新的小企业。不过,后来的情况表明,这些新企业在意的并不是什么高新技术,它们更在意如何圈钱烧钱。终于在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的风向变了。当季美国资本市场上的风险投资,仅有1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四成,这一降幅是近年从来没有过的。许多新的网络公司,也正一家一家地从罗素2000这类以小公司为主的股票指数中消失。
相应的,美国小公司对就业人员的吸引力也在下降。最能说明问题的莫过于商科学校毕业生的意愿。有调查显示,今年美国商学院学生毕业后的最大梦想,已经不是自己开间新公司,而是到大公司去上班。在最吸引他们的前10家公司中,除咨询公司和投资公司外,榜上有名的是思科系统、英特尔和惠普,而它们无不是高技术产业内的顶尖巨人。
就连那些早先离开大公司,而幻想到新的技术公司再创一番事业的老总们,现在也纷纷回巢或是干脆辞职退休。
消费者也避开那些小公司,特别是从事软件和相关服务的公司。因为他们害怕这些公司有朝一日倒闭后,自己从它们那里购买的产品,会失去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在硬件行业,大公司如今也占据了制高点。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一些企业已经挑起了真正的价格战。这其中动作最大的当属戴尔公司。这家公司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不断扩大地盘,前不久终于超越康柏,成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上的老大。同样,大电信设备制造商也给客户提供着更多的价格优惠,从而使新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倍受打压。
如今,新的信息技术已经使大公司的经营管理变得更加方便,大公司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在市场上横冲直撞。在许多高技术市场,单一个公司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十分明显。思科系统、微软和电子港湾在各自的领域都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上述这些情况的发生其实并不奇怪。美国高盛公司的分析家认为,前几年,一些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当一种技术趋于成熟之后,大公司自然就会占据领导地位。此时,创新是重要的,但实验性质的冒险已经过时。不过新的高技术企业并非永无翻身之日,未来还会属于较小型的公司。但经过市场动荡留下来的小公司,一定是那些不把上市为首要目的,坚持稳扎稳打,目光长远的企业。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认为,所谓大公司,它们的业务也会呈现越来越强的多面性,就象今天的思科系统公司,它的生产实际上有很多是通过让其它公司“外包”来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来“规模”对一家公司来说,就会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新华网)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