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8月15日讯】 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下,在市人民代表多次干预和督办后,广州市区最后一个煤场–西焦煤场终于在近日搬走了。
广州市区内的煤场大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多时有5个煤场。这些煤场是广州曾经以煤为主要燃料的历史见证。从50年代至80年代,广州无论工业还是民用,燃料基本上都是煤。烧煤是污染最严重的能源。首先是烧煤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本身就是一种又有臭味又具腐蚀性 涨获V气体。二氧化硫升扬到空中与雨水结合就成了酸雨。
酸雨不仅影响人体健康,酸雨还使水体和土壤酸化,影响水质和植物,导致水生生物中毒死亡和妨碍植物叶片正常生长,酸雨严重的地区花草树木都枯萎。酸雨还腐蚀房屋、桥梁和露天的物品,甚至金属也被酸雨腐蚀得锈迹斑斑。广州的酸雨污染是比较严重的,经测试最严重的酸雨PH值为3.73,已经是强酸性了。有一段时间,广州”十雨九酸”,成了环境一大害。烧煤还产生大量的灰尘,烧煤的烟囱喷出的黑烟就是大量产生灰尘的证据。至于烧煤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更是不可避免。
80年代后期起,广州逐步改用液化气,煤的污染才有所减少。从烧煤为主改为烧液化气为主,不单只是能源结构改变,更使广州的空气污染有很大的改善。
在烧煤为主的年代,煤场是运输和储存煤炭的场所,不能缺少。煤场本身就是一个大污染源,因为运入煤场的煤要粉碎,要加工,因而煤灰飞扬。运煤火车和汽车的废气和噪音也使周围居民不得安生。但在用煤为主的年代,人们只能无奈地忍受。现在已改为烧气为主,市民强烈要求把煤场搬走已是天经地义的事。广州市从1995年起,陆续把市区的煤场迁走或关闭,新世纪的第一年终于把最后一个煤场搬走,真是值得庆贺。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广州的环境污染经历了迅速恶化然后又慢慢好转的两个阶段。80年代和90年代只强调发展工业、发展交通、发展服务业,没有把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发展经济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吗?片面强调发展经济,忽视保护环境,其结果 O产值上去了,但环境损失太大了,有些甚至永远难以补偿。例如为了发展建筑业,大肆炸山取石、挖地取土制砖,弄得广州到处是采石场、砖厂,成片绿树青草被砍掉、炸掉,青山变成”癞痢头”,良田沃土被”挖地三尺”,成为不毛之地。这种得不偿失的”发展”,后患无穷。
近年由于市民的环境意识增强,房地产业也不像前几年那样热炒了,政府才开始禁止在近郊开山炸石、挖田烧砖,但有些山头和良田已永远不可恢复。同样,80年代缺电,政府大建烧煤的发电厂,不少地方政府还建小型发电厂。这些烧煤的发电厂普遍没有同时建设除硫、除尘设施,因而严重污染了空气和周围环境,”十雨九酸”是事实而不是夸张。广州曾被亚洲发展银行作为世界十大空气严重污染城市之一。慑于国际和国内的舆论压力,政府近年才关闭了一批小型发电厂,并在一些大发电厂设置了除硫除尘装置。可是,环保涉及投资,这些环保设施的运转需要费用,因而实际上不少电厂的除硫、除尘装置只是在有人来检查时才开动,平常是形同虚设,因而今年广东的大气二氧化硫含量比前几年增多了,酸雨又多起来了。这是连广东省环保局局长都不得不公开承认的。环境保护已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关系到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和安居乐业。广州西郊过去集中了南岸煤场、西焦煤场和煤制品厂,环境遭到严重污染,令到西郊的房地产不值钱,有些人分配到邻近煤场的房子宁可空置也不愿搬去,因为谁也不愿意戴着大口罩生活,更不愿意煤粉、灰尘、酸雾充塞肺部。
──原载《RFA》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