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7月5日讯】 美国的一架侦察机于四月一日在南中国海上空和中共的一架“歼八”战斗机相撞,迫降于海南岛,经过三个月后,终因中共准许美国运回受损的“间谍”飞机而告落幕。EP-3侦察机已于三日由俄罗斯的运输机载运离开陵水机场,经马尼拉抵达夏威夷,其最终目的地是美国南方的乔治亚州的马瑞亚塔,这是制造EP-3侦察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总部所在地。五角大厦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有能力把EP-3完全修好,重新飞行执行侦察任务。
单单把EP-3拆卸运回美国,就要花580万美元,修理的费用尚不得而知,而机上廿四名官兵在海南岛被拘押十一天的食宿费用,中共也是要收费的,整个撞机事件,美国金钱的损失,可说是所费不赀,至于对双方关系的损害,那就非金钱所能估计了。如今撞机事件落幕,今后华府与北京的关系何去何从?
三日的国务院例行简报会上,记者们有此一问,发言人包润石的答复耐人寻味,他说今后美国要寻求和中共的productive relationship这两个英文字弄在一起,很难找到贴切的翻译,权且叫它“具有生产力(或有结果)的关系”吧。想想美国为撞机事件所付出的代价,强调今后和中共的关系要有“生产力”,倒也贴切,六○年代台湾经济起飞时,不是设有“生产力中心”的机构吗?
包润石对“生产力关系”的诠释是:“我们不视中国为敌人,我们不认为中国应把我们当作敌人看,我们要寻求的是合作的而非对抗的关系,可是我们也会以严肃的态度提出一些使我们分歧的问题”。
小布希上台之前,主政八年的柯林顿政府,对美中关系所用的词汇是“建设性的关系”(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交往(engagement)和“战略伙伴关系”(strategic partnership)。早在竞选期间,布希即已扬弃了“战略伙伴”的说法,改称“战略竞争者”。如果竞争的结果,只是两败俱伤,那就不符合美国利益了,故现在把和中共的关系定调为:“要有生产力,要有结果”。可以说,与柯林顿政府中国政策的用语相比,布希政府的语言较为实际,也比较可行。照美国学者蓝普顿的说法,美中两国根本是“同床异梦”,如何能成为“战略伙伴”?
“生产力关系”明显的在强调此种关系会带来的利益,因此无论是布希总统还是鲍尔国务卿谈到美中关系时,都反复申论贸易的重要性,所以最近双方签定了中共加入WTO(世贸组织)的协定,这可说是美国发展与中共“生产力关系”的具体明证。如果柯林顿和中共“交往”的政策是“政治挂帅”,那么布希的“生产力关系”就是“经济挂帅”了。老实说,华府与北京在政治上南辕北辙,共同交集点太少,发展“战略伙伴”关系陈义过高,反倒是由经贸着手,可以产生一种productive relationship。为了推动“生产力关系”,EP-3尚未离开海南岛前,鲍尔国务卿即已主动要求与中共外长唐家璇通电话,期待着月底东南亚国协外长在河内集会时,与唐会晤。唐也邀鲍尔会后访问北京,安排今年十月布希总统的访华之行。布希十月将赴上海出席APEC的领袖会议,然后转道北京访问,为撞机事件后的美中关系开启新页。尽管美国官员都说他们不会忘记撞机事件,他们却都愿见此事已成过去,为未来的“生产力关系”向前看,向前走。
相对于美中的productive relationship,台北和华府的关系如何?一般的说法是“强而有力的非官方关系”。是不是productive呢?正常情形下,应该如此,只是李登辉的“两国论”后,有一段时间是非常unproductive(没有生产力)。事实上,台湾今日的外交作法(马其顿即其一例)和两岸关系都是没有生产力的,美国寻求和中共的productive relationship,足资我们借镜。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