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7月31日讯】 董建华以前可能做惯了老板,现在即使身为行政长官,仍喜欢以工商管理的方式来处理政治问题。
今年十月的施政报告,董特首将公布高官问责制的具体方案,该制度将会根本地改变目前香港的宪制安排和权力关系,影响深远。如此事关重大的改变,特区政府在制定方案时却没有跟香港各政党协商,亦没有跟政治学者讨论,反而寻求顾问公司协助,以私人机构改善管理架构的方式,去思考涉及公众利益的宪政问题。
正因为董建华政府抱着改革私人公司的心态来设计高官问责制,所以港府至今向公众透露的点点滴滴内容,似乎都集中在如何取消长俸制,如何将不称职的高官“炒鱿鱼”,以及高官年薪应该多少等聘用及解雇条件问题上,至于“问责”的内容,以及如何“问责”,反而不似是董建华当局的主要考虑因素。
特区政府既然最关心的是将来特首与高官之间的“雇佣条件”和“劳资关系”,将来“问责”的重心,恐怕不会存在于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之间,更不会存在于政府与公众之间,而是存在于董特首与高官的“宾主”互动之中。这样的“改革”,与其美名为“高官问责制”,不如老老实实称之为“特区政府公司化”。
董建华将香港当做大公司来管理,但大公司的行政总裁做得不好,也会被董事局炒鱿鱼。目前董建华稳坐太平船,市民动他不得、立法会也动他不得,高官却没了金饭碗,随时可被“炒鱿”。行政长官的权力不但不受约束,反而比以前更大,这样的所谓“改革”,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原载《世界日报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