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7月27日讯】
北京终于获得了二零零八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在充斥国内外新闻媒体的文章中,除了预料之中的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思想政治评论外,不少人也将目光投向所谓的”奥运经济”。不少政府官员和官方经济学家开始出面描绘举办奥运将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种种好处。
据说,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会将每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零点二个百分点,对北京市则可拉动增长百分之六。其中北京市的奥运经济总收入将超过二千亿元人民币。更有诱惑力的是奥运经济还将为北京市创造一百五十万个就业机会。如此乐观预测的根据是,自一九八四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所有的举办单位都有盈利。
对所谓的”奥运经济”能否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和普通人民的福祉带来好处,笔者持有高度的怀疑态度。
首先,除了白痴,世界上人们在考虑经济时没有只计算收益而不计算支出的。对于北京因举办奥运而需要增加的支出。我们手中没有确切的数位,只能根据有关官员的谈话来进行粗略的分析。国家统计局总会计师邱晓华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采访时透露,在未来五年内,投入北京奥运会建设的资金将达两千八百亿元人民币,并且在随后的三年还要增加。即使拿这个数位与带有十分明显夸张的两千亿元的收入相比,支出也明显地高于收入。如果我们剔除计算收入时的水分,由北京举办奥运就恐怕更是一件赔本的买卖了。
更何况,上述计算所采用的还只是一个静态的计算方法。如果用经济学家们通常使用的动态的机会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经济损失则会更大。也就是说,如果这笔钱用于别的地方,可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将之用于奥运则会带来亏损。人们应该计算的不仅仅是直接亏损的部分,还应该考虑到其失掉的潜在的在别处的盈利。
人们可能会问,既然举办奥运在别国可以盈利,为什么在中国不能?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释。自一九八四年以来,国际奥运会基本上都是在发达国家和新近发展的工业化国家举行的。那里本来已经具有相对较好的高速公路和市内交通系统,以及现代化的国际机场和其他旅游设施;原有的体育场、馆的布局也比较合理和齐全。因此由他们来举办奥运,边际投资(也就是新增加的投资)比较少。在举办奥运的收入是一定的情况下,较低的投资同时就意味着投资有较高的边际效益。
不仅如此,发达国家举办奥运大多是民间经济行为。虽然当地政府也给予了各种支援,但是举办者们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经济预算的硬约束。因此,举办者便会在降低支出增加收益上绞尽脑汁地下功夫。而中国筹备奥运从一开始就是政府行为,国家财政是筹备者们的强大后盾。联想到中国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历史和现状,筹备中的浪费和腐败将不知导致多少经济损失。
在综合配套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举办奥运,不仅会带来效益损失,而且还会对普通民众的福祉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体育装备虽然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在中国北京已经是鹤立鸡群、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了。在北京举办奥运势必使得这种业已存在的地区差别进一步扩大。如果北京自身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倒也还说得过去;但是如果如同北京政府在提交给国际奥会的报告中所说的,要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方式来从事在北京举办奥运的投资,就显然是强迫中国的贫困地区来补贴北京了。中国其他地区普通民众的利益也就在这种极不合理的政府转移支付中损失掉了。
──原载《自由亚洲电台》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