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7月26日讯】“西湖死了”––杭州蓝天园林设计院的周国宁日前在浙江一传媒上放言,西湖死了,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各地网媒纷纷转载该条新闻。按照周国宁的观点,因为缺少一种叫“葑草”的湿生植物,西湖犹如少了“肾”,已经死了。
钱江晚报7月26日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没有了西湖的杭州何以称之天堂?西湖真得如他所说的是“死了“?还是周国宁故作惊人语?真相到底如何?本报记者经过追踪采访,发现了“葑草”的秘密以及
什么葑草?野茭白
葑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按照周国宁的说法,它是一种长在水边的湿生植物,被公认为净化水质能力最强的水草。周国宁把它称为西湖的“肾”。
这么重要的“肾”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呢?记者请教了一些搞植物研究的专家,一时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得到的解释是,也许这种称呼是一种俗称,不是学名,所以专家们一时摸不着头脑。在生态学硕士邓志平的大力协助,经过多方查询资料,从《辞海》中找到了对葑的解释:
葑(一)即芜菁,(二)菰根,即茭白根。
可见“芜菁”、“菰根”都可称之为葑。记者从1993年版的《浙江植物志》“十字花科”中查到:“芜菁”,又称盘菜,是二年生的草本。原产欧洲,浙江温州、瑞安有栽培,根及叶供新鲜或腌渍食用 看来这个芜菁不像是“神奇”的葑草。
那么只剩下“菰”了。在“禾本科”中,终于找到了“菰”:“多年生,水生,具根茎,须根粗壮。 可食用,称茭白 ”。
至此,两相印证,葑草即为茭白。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向周国宁提出相同的疑问“何为葑草”?起初他仍以报道中笼统定义作答。当记者进一步追问时,他才讲出“葑草”是野茭白,但他强调“葑草”根部不会结茭白。当记者问他手中有无葑草的样本时?他语气激烈地说“在1958年,葑草都被他们清除干净了,很珍贵了。我手中怎会有样本?”
记者又特地请教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丁炳杨教授。他是研究植物分类学的专家。丁教授认为“葑即菰根,菰就是野生茭白”。至于会不会结野茭白,那要看具体情况,野生的当然不会像种植的食用茭白那样,个个结出肥大的茭白。但决不能说不会结。这种植物在浙江水乡可以说处处都有,不存在珍贵难觅的问题。丁教授还说,水生植物当然能吸收一些有机质,但说到“净化水质能力最强”就当谨慎,有待考证。
葑草是“肾”?是“瘤”?
当记者打电话给杭州市园文局,请他们发表对“西湖死了”的看法时,电话那头显得有些莫名其妙:“西湖死了?什么死了?这从何说起?”显然,他们还没看到有关报道。
通读完记者带去的有关报道后,风景园林管理处处长孙既感莫名其妙,又很有点动了气:“这就叫‘无知者无畏’。”孙翻出《西湖风景园林》一书,指出“葑草不是西湖的‘肾’,而是西湖于塞,需要疏浚的表现”。
史志记载,在西湖疏浚史上经常出现“葑”字。如“西湖多年不修,为葑草蔓蔽,疏浚恢复西湖旧观”,当“葑草”是“西湖之肾”,实乃大谬。
西湖不适合种葑草
西湖水域管理处高级工程师吴芝瑛也对周国宁的说法提出质疑。她认为“西湖水体自净能力几近于零”是十足的外行话。西湖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缓冲力的确比较弱。这是由于西湖所处客观条件决定的,但不等于说西湖自净能力就没有了。像1998年,1999年,由于钱塘江等水利工程的影响,西湖从钱塘江引水量不多,但透明度仍达到了50多釐米,水质也没有明显的恶化。西湖水质也已从五类水提升到四类水。9月开始西湖疏浚二期工程,也是改善水质的一个大举动。
吴芝瑛从专业角度谈了她对周国宁种植葑草的建议的看法。她说,用生物技术治水,是水域管理处下一步要尝试的。种水草也是可行的,但选择什么品种要慎重。据她对葑草,也就是野茭白的认识,她认为不适合西湖。一是因为野茭白适于生长的水深50釐米左右的湖沼地区,二是因为西湖作为旅游性湖泊,船来船往密集,通航问题要考虑。
西湖活得好好的杭州市园文局副局长朱坚平对市民关心西湖的热情表示感谢。但是他对周国宁提出的“西湖死了”的观点同样持批评态度,并表示葑草不是良方。朱坚平说,和所有事物一样,一个湖泊的确都有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但西湖不一样,因为历代以来,人们都对它精心进行疏浚,维护。现在又引入钱塘江活水,所以西湖应该会越来越美。
且慢把话说死了
看得出,周先生很爱西湖,怕她死了。人同此心,谁不爱西湖?但爱之深,就要责之严么?仅凭一家之言,判了西湖的死刑,惹起偌大风波。周先生话说得绝了点。
在这场有关西湖死死活活的论争中,实际上涉及到对西湖治理方法的认识问题。令人感兴趣的是,周先生明知道葑草就是野茭白,而不点破,是不是有难言之隐?
“葑草”的确吓住了不少人,连专家都未见得马上能指出其真正含义,更何况普通民众。如果换成野茭白试试看。恐怕,稍有判断力的人都不能接受“野茭白是西湖水的救命稻草的理论”。
同为杭州人,我当然也很为周先生爱西湖的拳拳之心感动,而且他最后提出的建湿地的建议,也证明是可采纳之举。但是––野茭白就是野茭白,乌鸡总成不了彩凤凰。所以,当面对媒体热切的眼神,专家第一个脑子不能发热,否则,西湖恐怕还得“死”几回。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