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7月21日讯】 中纪委日前向全国通报了慕绥新一案。慕绥新是东北最大城市、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沈阳市──的前任市长。1997年上任,至2000年,他因贿赂、支持黑社会组织等腐败问题中箭落马,在任约4年时间。其间,他给予沈阳市人民印象最深的“政绩”是沈阳市的市容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观,以至于1999年被联合国有关组织授予“人居奖”。据我所知,能够获此殊荣的中国市长,还有前任大连市市长、现任辽宁省省长的薄熙来等少数几位市长。
前2、3年,人们面对一天一个变化的市容,在欣喜地、由衷地评价沈阳市的变化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这才是市长干的事,当市长的就该这样”。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慕绥新的腐败没有被揭露出来之前,眼睛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沈阳市的市容在短短几年之间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焕然一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慕绥新之前的历任市长应该带给沈阳市人民、而沈阳市人民长期没有得到的。
以至于在2000年年底,突然宣布慕绥新下台时,竟然有许多老百姓心存这样的“同情”的心理﹕不管怎么说,慕绥新在任期间,是有作为的,是为沈阳市人民做了许多好事的,是做了许多市长应该做的事情的。
我们的人民多么善良,又多么容易满足。他们对于为他们办了事的官员们的功过是非,是多么地实事求是!实话实说,当时笔者也有这样的心理。我曾经为我居住在有这样一位市长所领导的城市感到幸运和自豪。甚至希望,如果慕绥新不是腐败得太过分,只要他能继续为沈阳市人民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不一定非要另换一位市长嘛,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当然,这些想法是一厢情愿的,同时也是幼稚的。后来,老百姓逐渐知道慕绥新的这些“政绩”,更多的具有面子工程亦或表面文章的意义﹕慕绥新没有把有限的资金首先用于解决更为急迫的几十万“下岗职工”的生活出路问题。而且,在这些耗费巨资的工程中,慕绥新们也是狠狠地、尽可能地大捞特捞了一把的。
解决几十万下岗职工的生活出路问题,远远没有改造市容之类工作,既可以造成“轰动效应”,又大有油水可捞。因此,这种“政绩”的实质,是以大搞城市建设为名义,大行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和攫取经济利益之实了。
老百姓视野有限,看问题可能走眼,有失偏颇在所难免。问题是,根据中纪委的通报,慕绥新在出任沈阳市市长之前,任辽宁省建设厅厅长之时,就已经有了贿赂问题了。如果当时我们的组织或监察部门能够负起他们应有的责任,慕绥新的错误也许不会有今天这样大。
如果你听过他讲话,你会承认这个人是很有才华的。不是中国的每一位市长都具有这样的才干。如果当初能够及时地制止他的错误,使其在正确的方面发挥才干,或干脆免了他的职,不使他继续有腐败的机会,是不是对国家、对慕绥新本人都是幸事?
退而求其次,慕绥新当上市长以后,似乎并没有如何刻意地予以伪装,是频频露出腐败的马脚的。那么,我们的组织部门、监察部门都干什么去了?他的上级、同级、同事难道就一点察觉都没有吗?如果他们知道或看到了,为什么视而不见?为什么听而不闻?
现在,在慕绥新腐败这个问题上,慕绥新是得到了应有的处理,而用人不当和监察不力,甚至装聋做哑的责任,是不是也应该有人来负呢?
其实,仔细一想这也不足为奇。笔者虽然无法想像慕绥新每天都在干什么,但却十分熟悉我所供职的单位的一把手是怎样工作的。1年365天,250~260个工作日,单位的一把手能在单位里露面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20天,那230~240天不在单位的时间,在哪里、干什么,单位里的绝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少数知道的人,都是他的心腹,“知道了也不会告诉你”。
一把手的所作所为,大部分连他的副手们(在单位天天上班)也不知道。一把手掌握着这些副手们的仕途命运和前途,因此副手们不敢也不想打听一把手每天都在干些什么。据我所知,在许多单位,一把手都有这样的特权。
推而论之,慕绥新是沈阳市的一把手,在现行体制下,他在他掌管的独立王国的所作所为,在问题没有彻底暴露出来之前,几乎不受监督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不是没有严格的用人和监察的规章制度。问题是﹕在实际当中又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
慕绥新问题留给我们的反思很多﹕老百姓议论、议论,不解决根本的问题;真正需要认真思考的,应该是能够管慕绥新的慕绥新的“上司”们。不过,这些官员们,办公桌上不是没有电脑的,但遗憾的是多数是摆设;他们肯花时间于应酬,但却没有时间上网,因此难得看到老百姓怎么说……。
(作者电子信箱﹕wan_huantelekbird.com.cn)
──转自《中国研究》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