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7月11日讯】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于7月4日做了如下安排:8月25日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H2A第1号火箭;7月5日H2A火箭在三菱重工飞岛工厂公开亮相;7月10日H2A火箭将用船运抵种子岛宇宙中心。
日本于1994年成功发射了国产大型火箭H2,从而跻身于火箭大国的行列。在H2成功发射5次后,于1998年和1999年连续两次失败,再加上其发射成本高达190亿日元,其研究开发被迫停止。为此美国修斯公司解除了与日本火箭系统公司发射10颗商业卫星的合同;美国劳拉尔公司与其签订的10颗商业卫星发射合同也因此延缓,其中有两颗卫星已经失效。H2发射失败不仅给日本造成了经济损失,而且使人们对日本火箭安全失去了信任。
日本在终止了H2火箭开发后一心要开发H2A火箭。实际上,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从1996年就开始了H2A火箭的研发工作。H2A全长53米,重258吨,可将2吨级的卫星送入同步轨道。其与H2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零部件减少了约20%,其发射费用降到H2的一半,基本与欧美持平。此外,第一级火箭的发动机是整个火箭的心脏部,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是焊接部位。H2火箭发动机共有98焊接点,而H2A的发动机只有8处。H2一味追求国产化,而H2A有许多零部件是从其他国家购买的。火箭整体的设计可靠性H2为97.4%,H2A为98.2%。
H2A火箭的1号箭原计划在2000年2月发射,但在实验中因操作失误、设备不良、发动机燃料供应系统等问题造成了计划的一拖再拖,现在终于要在1年半后发射了。其1号箭和2号箭都将进行不载卫星的发射实验。美国劳拉尔公司所剩的8颗卫星将在其2次发射成功后才能让其发射,同时将来卫星发射中的保险公司也要求必须在2次发射都成功的前提下才能承包。一般来说一种新火箭发射多是在第3次后才能稳定下来。欧洲的“阿丽亚娜5”型火箭和中国的“长征3B”都经过了这样的失败。
H2A发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今年8月,1号箭发射后,明年冬季要发射2号箭;2005年前还必须用它发射“葵花号”气象卫星的后续卫星、政府间谍卫星以及民用商业卫星等,同时还要在H2A火箭为基础进行其增强型开发。可以说H2A重任在肩。
在这种形势下,H2A火箭的发射便成了日本火箭开发的背水之战———只许成功,不准失败。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的驻地挂满了这样的标语:“事故之源来自司空见惯、过分自信和疏忽大意”;“轻率的判断会招致莫大的后悔”……日本这场背水之战能否取胜,事业团上上下下都为此捏着一把汗。
(科技日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