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1日讯】 1939年,人在美国纽约的国学大师林语堂,受友人之托前往华尔道夫饭店,欲代为转送一封信函,却因种族歧视的问题被挡于饭店门口之外;62年后,来自台湾的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在美国安全人员的严密保护下,风光地走进华尔道夫饭店,下榻在35楼的总统套房,成为半世纪以来第一位造访纽约的中华民国元首。
美中台互动进入重整阶段
当年的林语堂并非藉藉无名,但饭店不识大师的庐山真面目,只因他的华人身份,就硬生生地拒于门外,对照今日阿扁总统做客纽约所掀起的旋风,的确有云壤之别。
然而,何止是林语堂受到“不得其门而入”的差别待遇,撇开两蒋时代的“锁国政策”不谈,单单李登辉主政12年期间,要前往美国也是困难重重,除了应母校邀请而有“康乃尔之行”外,李登辉数度藉访问中美洲为由,向过境美国叩关,同样迭经波折。94年李登辉出访中美洲与非洲,过境美国夏威夷时,遭到“不许过夜、不准下机”的限制,就是最具体的例证。
从回顾历史的角度来看,陈水扁此次因访问中南美洲过境美国所获得的高规格待遇,诚然不可同日而语,他这趟过境所创下的多项纪录,包括停留时间、参观活动及会见国会议员人数等,恐怕也是未来不容易往上突破的“标竿”。陈水扁过境美国享受比照国家元首的礼遇,一方面说明台美关系已挥别两国论和新三不的阴影,“渐入佳境”应是堪称允当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显示,美、中、台三方互动进入重整阶段,原已错综复杂的两岸形势,恐将更形诡谲。
美方竭力维护台湾“尊严”
对于陈水扁此次过境美国的解读,外界无不将原因归诸于国际环境的变化,亦即由于美国布希政府对全球战略的调整,导致台美关系得以大幅改善、往前推进;不过,这样的观察虽属客观之论,却未必真正了解决策的评估及运作过程,更可能相对忽略背后的外交折冲与政治对话,尤其是台、美双方的国家安全团队,在陈水扁上任一年以来所扮演的关键性角色。
去年12月,由中华开发总经理胡定吾所邀集,在台北举办的“2000年台湾安全──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当时应邀出席的美国智库“美国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学者派特森(Torkel Patterson),已被视为可望进入布希政府的国安团队。据了解,在短暂且紧凑的行程中,派特森曾经由我国安会咨询委员高英茂等人的居间联系安排拜会陈水扁,当时派特森在谈到台美关系的发展时,曾向陈水扁表达:美方将竭力维护台湾的“尊严”。
派特森现为国安会资深主任,他在就任新职前夕低调来台,并密会陈水扁,其间是否曾衔命为即将上台的布希总统向台湾传达什么样的讯息?着实令人好奇。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美方后来对陈水扁过境美国的待遇,除了给予“安全、便利、舒适”三项原则之外,还加上第四项──“尊严”。总统府幕僚事后回想派特森的谈话,对于他为何强调“尊严”二字颇感疑惑,直到此次过境美国,方才明了原来派特森已为处理相关问题预留伏笔。
以“准官员”身份先行来台的派特森,不过是布希政府内部国安系统的一员,事实上,在国安部门当中与派特森相同,熟稔台湾政情,又立场友我的成员不在少数。如国防部副部长伍佛维兹、国务院次卿阿米塔吉、波顿、亚太助卿凯利,以及担任副总统钱尼助理国家安全顾问的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叶光辉等人,这些人多数都有过访台的经验,与朝野人脉关系深厚,对台湾政局、两岸形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台美双方国安团队互动密切
相较于美方由亲台派所组成的国安团队,台湾当然也有负责对口的单位。目前我方国安团队的核心成员,主要涵盖国安会副秘书长张荣丰、江春男,咨询委员高英茂、林佳龙及国防部副部长陈必照等人,双方自去年520新政府以来,已经举行过二次两会会谈,次数之频繁,远胜李登辉任内。这显示台北、华府双方高层的战略对话机制,并没有因为政党轮替而中断,相反地,从对台军售、出访过境等事实的验证看来,此刻我方与美国之间的沟通管道,甚至比国民党时代还畅通。
双方国安团队互动之密切,无疑为台美关系奠定极为重要的基础,但对下野的国民党而言,这却是超乎其想像的发展。某位前国民党秘书长曾以惋惜的语气向新政府决策要员说,“没有丁懋时之后,我们与美国之间的线恐怕就断了。”言下之意,仿佛是看坏新政府在台美关系上的表现,而其关键因素皆出在曾任驻美代表、外交部长的丁懋时身上。“这太凸显个人,也不符合双方皆以团队整合互动的实情,说得不客气点,他根本自以为是,不清楚新政府在做什么!”这位新政府决策要员如此说道。
被视为台美关系一大跃进的军售和过境,其实是在双方国安团队合作无间的基础上逐步进行的,陈水扁过境纽约特别能见证这个基础的坚实和稳定。以接见22位国会议员为例,陈水扁说,美国不仅没有限制国会议员与他见面,还鼓励他们集体前来纽约,显然国务院与国会在处理中华民国元首过境此一棘手的课题上,出现难得一见的高度共识。
而从陈水扁初抵纽约,前往下榻饭店途中的一个动作,也可以看出台北与华府之间的互信与默契。当时陈水扁获悉有近2,000位侨胞已在华尔道夫饭店前冒雨守候,他遂决定提前下车与侨胞挥手致意,然而,此举却是有违先前与美方沟通达成的结论。据指出,美国并非限制陈水扁的行动,而是源自于安全的考量,由于位在第五十街的华尔道夫饭店,四周高楼林立,死角太多,安全人员要掌握制高点,诚属不易,因此,美方在保护陈水扁的安全问题上格外小心,车队行经路线一改再改,就连要从侧门进入还是由地下道直接进去,也斟酌再三。
不过,陈水扁的临时动议,还是在总统座车上讨论起来,经由负责带队的安全指挥官联系,确认现场应无安全顾虑之后,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接受了陈水扁的意见。尽管活动最后被限制在安全可控制的区域范围内,但陈水扁终究与侨胞在纽约街头相遇,为此行增添一段意外的插曲。
台湾跃上西方各大媒体版面
在过境纽约期间,陈水扁还抽空与核心幕僚会商,针对台军售、过境纽约可能引发台美互动、两岸关系的连锁反应,广泛地交换意见;数日之后,陈水扁在瓜地马拉群众环抱的安地瓜古城发表“新五不政策”,正是出自于此。
无论如何,纽约向来是国际媒体聚焦所在,陈水扁现身曼哈顿所造成的人潮轰动,让台湾跃上西方各大媒体的版面、频道,甚至成为纽约市民讨论的话题,就连住在哈林区的水电工,都晓得有位来自台湾的阿扁总统(President a Bian)。然而,仔细看陈水扁真正露脸的场合,也不过仅有华尔道夫饭店、纽约证券交易所,及大都会博物馆三个地方。
对于陈水扁的“纽约行”,一位卸任的前美国政府官员做了耐人寻味的注脚,这位立场亲中的老兄对着台湾驻美的记者嘀咕地说,“这哪是过境?这根本是访问嘛!”
──原载《新新闻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