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9日讯】 中央图书馆自从出现村夫农妇手机大喧哗,丑闻又添新章节,图书馆石阶刻错已故文学家钱钟书之名,误作钱“钟”书。
钱钟书之大名,连中央图书馆也搞错,益发证明笔者早有之结论:特区并不需要一座中央图书馆。殖民地香港自从换了一面宗主旗,即变为一个劣质的中国社会,此一巨变,绝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有人无视此一事实,仍强求附庸风雅,自以为可比伦敦与巴黎,在崇洋自大的绮
梦情绪中作精神的自渎。中央图书馆开幕后之丑闻笑话迭出,即是此一历史规律的验证。钱“钟”书的笑话现象,
背后有“中国病”的三大病理:一、中国式“差不多先生”精神治港,粗疏马虎,此见于特区政府各部门环节,区区一座劣质图书馆的管理当然不例外。二、为实现全国愚民化,大陆盲目推行不合常理的反智简体字,在简体字之中,多余的“余”,与姓余的“余”同为“余”字,模范
的“范”,与姓范的范,合用为一个“范”字;闹钟的“钟”,与情有独钟之钟,亦同为“ ”字,长期下来,大陆识字分子别字连篇。钱“钟”书之笑话,即是中国愚民式简体字之恶果。
三、香港本是一个渔港,并无任何“文化”根基,英国人一手把渔港装点为“东方之珠”,但这层风光只是英国管治的优良信誉而为殖民地带来的表象,九七时辰一到,奇消失,打回灰姑娘之原形,其农村与渔港的本质凸露,原来所谓华裔“精英”实是半文盲的代名词。
中央图书馆的多项丑闻,凸显了“港人治港”之灾难。“武大郎抓裤裆,什么人玩什么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这种地方被人看小,是有原因的。实际一点,应从速将此幢三流大厦改为鸡鸭蔬菜街市。
──原载《明报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