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7日讯】 在国与国、族与族、官与民、生意人和消费者、检察官与嫌疑犯之间,何妨留点空间,给单纯的“人”,有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台湾的贸易商出国“接单”,拖着几只吋超大型的皮箱,里头总是塞满新款的成衣或鞋子,每个花式都只有一件。这些新衣新鞋如果视为“样品”,通常可以免税;但是对一个比较贫弱的市场而言,它依然是会浪费宝贵外汇的奢侈品,必需课以十分“伤重”的进口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贸易商通常将新衣剪个小洞,鞋子则清一色只带一脚(还是要剪破),使样品失去商品价值,以取得免税的优惠。
曾经有个产油致富的小国,向来不太在乎“进口税”这种蝇头小利,睁一眼闭一眼,任由数量不小的“原封”样品免税进口;直到规模实在大得有点离谱,才下令从严把关。那天,同一班机抵达的贸易商,都被要求打开行李,海关官员从柜台下拿出剪刀,递过来请你在样品上打个洞。
尊重“行规”的贸易商,把样品一件一件的举高,在关员的眼前剪破。出乎意料的,关员竟然露出羞愧的神色,喃喃的致歉说,对不起,对不起,这是新规定,请原谅。贸易商微笑点头表示理解,伸手继续剪。突然关员伸手过来,按住剪刀说,先生,够了,够了,请收拾起来。
很感人吧。一个穿着低阶制服的公务员,对一条推定所有的样品都有“商品”嫌疑、推定每个外国贸易商,都有逃税之虞的新法律,感到羞愧。他或许不曾读过“法哲学”,没听过“无罪推定”,但是某种自小的教养,使他不能执行,把每个“绅士”当贼来防的法律。他很难过,并且为他所从属的“公权力”的“堕落”,向蒙受冤屈的外国平民致歉。
“王何必曰利”。有意思吧,一个缈远而模糊的联想;或者说,“近悦远来”、“四裔宾服”;或者说“蛋头”、“痴人说梦”、“猪油蒙了心”…… 既是自由联想,当然奔向四面八方,无可无不可。
良善。出于良善,也信任他人的良善,在当代恐怕会被解读为示弱。如果IFPI和下载制作MP3的学生,定期坐下来谈,谈大家对音乐的共同喜爱,谈对创作者的敬意,谈产业的存续,有限预算的拮据,施与受之间的互为主体性…… 好吧,就当作笑话也无妨。
或者我们去看文明辩证发展的动态过程。当有人咬定宋楚瑜行不逾矩,恍如无可訾议的圣人;当然就有人认定小林善纪足以振聋发聩。中国发射飞弹,李登辉当选总统;朱镕基出言恫吓,当选的是陈水扁,而不是在电视广告上,用潜水艇吓自己的连战。公权力愈是视人民如草芥,人民自然视公权力如寇仇。问题是,一个停留在两端对峙的情势,是静态的停滞,哪里都到不了。北京举倾国之力,以被华人视为第二生命的“面子”做赌注,去和法律上只是一介平民的李登辉肉搏,输赢未战已定,也恐不符圣王之道吧。
在国与国、族与族、官与民、生意人和消费者、检察官与嫌疑犯之间,总要留点空间,给单纯的“人”,有个安身立命的所在。人类学家在非洲高原挖出“露西”的遗骸,发现她的脑容量并不比其他的灵长目大太多,倒是她髋骨的形状,和接榫的角度,使她能较自在的“直立”行走。只因一小块骨头的变化,“人”诞生了。只因谨记自己是“人”,使那位小国海关官员,无愧于露西;只要谨记着一小块骨头的竖立,或许“台湾人”,活在台湾的“人”,终能给自己在斯土的存在,赋予意义。
□NTW
──原载《 新台湾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