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欧梵:全球华人与世界主义 

李欧梵

人气 15
标签: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7日讯】 在广义的华人领域谈世界主义﹐需要几项共识﹕

首先﹑“华人”并非任何民族国家模式可以概括﹐所谓“大中华”﹙我并不太赞同这个“大”字﹚的领域﹐不仅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也应包括亚洲﹑美洲﹐甚至全世界的华人地区。而“华人”的定义势必也是多元的﹐以语言和文化﹙其本身也是多元的﹚而不以政治认同为依归。这个设想﹐和傅维勋﹑杜维明等人所提出的“文化中国”相似﹐但内容更多元化﹙譬如我赞成国语或普通话和方言并存﹚﹐更不排除这种多元华人文化中的分歧性和紧张状态。

其次﹑华人的世界主义是以城市的联网和民间互动为主﹐而不以政权和政府为依归。所以我认为﹐上海和香港的“双城记”和目前台北的“上海热”现象﹐恰足证明了这种华人世界主义的可行性。上海之所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由于地方政府提供的引进外资的环境和条件﹐也因无形中吸取了上海的历史和文化上的原有资源。

在拙著《上海摩登》中﹐我就提出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性大都会﹐而当时的上海人所表现的那种“世界主义”﹐是与梁启超的想法暗合的。也就是说﹐要使中国变成现代性的民族国家﹐传统“乡人”的乡愿心态是不足的﹐必须具有对外开放的世界性文化观瞻﹐但这种世界主义并非全盘西化﹐也没有使得上海的华人都变成“洋奴”。因为——最起码的条件——他们并没有丧失使用母语﹙中文﹚说话或书写的能力﹐这与英国殖民制度下的印度有显着不同。我认为﹐当年上海的例子至今仍然适用。

第三﹑当年上海挪为己用的“洋泾☆”式英语早已过时。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语”显然是英语﹐但在华人的多元文化世界它仍然不能作为母语﹐而是一种通用的“少数语言”﹐中文﹙普通话和多样方言﹚仍然为主。所以我认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人”必须掌握双语或多语﹐这已经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变成事实。而从通俗文化的角度来看﹐口语和视觉语言所占的份量可能比书写更多﹐这也是不容讳言的事实﹙由此看来﹐美国白人的主流文化反而是单语的﹐其所占的英语霸权优势在世界各地并不一定完全行得通﹐也不一定占优势﹚。

如果以上所述的三种共识可以﹙甚至部分﹚成立的话﹐华人世界的“世界观”﹙Cosmopolitanoutlook﹚也势必与所谓“全球化”的世界观不尽雷同﹐后者并不太重视语言文化﹙见今年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九日号《亚洲周刊》拙文﹕《“全球化”的文化争论》﹚﹐而以资本主义的市场和金融经济的动力所及为范围。

多种开放型文化心态

从“全球主义”论点而言﹐“华人文化”本身最多也不过是“本地”﹙local﹚文化的对抗而已﹐不足为道。其实跨国公司﹐如麦当劳——对此早已心中有数。但我认为﹐这种“全球化”理论仍然无法解释文化认同的问题﹐华人的“世界人”并没有因吃汉堡包而数典忘祖﹐也没有变成清一色的美国式白人﹐而“种族”认同依然存在﹐它不仅是血缘和肤色﹐也代表了语言和文化。

所以﹐华人世界的世界主义应该是一种或多种开放型的文化心态﹐它立足于“大中华”而接受世界各种不同文化的冲击﹐取长补短﹐并加以融汇贯通﹐从而组成华人世界本身的多元文化。也许我的说法近于空洞口号﹐但我相信这并非臆想。也许﹐当世界各地区的华人之间信息更流通﹑旅行更方便﹑语言更丰富﹐而政治认同更模糊的时候﹐我所谓的世界主义就会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

至于它是否可以取代民族主义﹐目前还言之尚早﹐但至少可以冲淡盲目的爱国主义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基于仇视和误解﹐虽可逞一时之快﹐却往往显示民族自尊心的不稳定。所以我认为﹐网路上的电子战或情报战并不能打倒美国帝国主义。﹙试想美国“被攻占”的网址上出现这种似通非通的土英语﹐还不令人笑掉大牙﹗﹚

本文乃手写而成﹐不拟上网﹐如蒙网友或骇客攻击﹐本人也恕不回答或反击。

──原载《亚洲周刊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不满北京拘多名美籍华人 美国会首遇反对予华正常贸易 (6/6/2001)    
  • 利用货轮偷运人蛇五十四 华裔被重判入狱 (6/5/2001)    
  • 加华裔校长被学生撕票,两大陆毕业生落网 (6/4/2001)    
  • 尼泊尔情况恶化 英警告旅客勿往尼国 (6/4/2001)    
  • 【纪元专栏】金尧如:深刻悼念”六四”始悟中共不是中国人 (6/4/2001)    
  • 6大华人网络遇惊涛懈浪 新浪网弃帅裁员 (6/4/2001)    
  • 加拿大五政党议员发表联合声明 营救法轮功两名学员 (6/3/2001)    
  • 郭罗基:言论自由与“煽动颠覆政权” (6/2/2001)    
  • 加国中领馆要求拆除“毋忘六四”广告牌 被指理亏心虚 (6/2/2001)    
  • 哈佛辍学华汉百刀杀妻 (6/2/2001)    
  • 美联邦检察官正式起诉被指窃取朗讯公司机密3华人 (6/1/2001)    
  • 小说轰动欧美 电影再创辉煌–访旅法导演戴思杰 (6/1/2001)    
  • 北美华人新移民首选已非洛杉矶市 (6/1/2001)    
  • 梅兆赞:中国将来可否变得民主 (6/1/2001)    
  • 美国纽约华协会老人今大规模抗议游行 (5/31/2001)    
  • 华人新移民到美国南加州 洛市已非第一站首选 (5/31/2001)    
  • 【纪元特稿】北京申奥﹕中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5/31/2001)    
  • 洛杉矶华人的阴暗角落 (5/31/2001)    
  • 南充学生连环命案 中共否认黑道所为 (5/31/2001)    
  • 美国华裔人口高达240万人 (5/31/2001)
  • 相关新闻
    美国华裔人口高达240万人
    南充学生连环命案 中共否认黑道所为
    洛杉矶华人的阴暗角落
    【纪元特稿】北京申奥﹕中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