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29日讯】 美国联储局周三宣布第六次减息,减幅四分之一厘,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三厘七五。今年以来联储局的减息之大刀阔斧为近二十年来所仅见。联储局到底能否挽狂澜于既倒?此次,减息为何只减四分之一厘而不像前五次的半厘?
对这两个问题持肯定看法的人在美国即使不能说一面倒,至少可说是多数。他们认为,联储局下的重药正在起作用,他们乐观的重要根据是五月份和六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美国耐用品订单在五月份上升了百分之二点九,新屋销售增加百分之零点八,消费开支继续畅旺可以使美国避过衰退。不过,真正看到减息成果要在减息六到九个月之后。他们相信,到第四季度,美国的GDP会有百分之三的增长。增强他们信心的另一个因素是认为布殊政府的减税措施由夏天开始兑现,在今后几个季度中会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消费。既然减息已起作用,减息幅度自然应该降下来,以免减息过度,带来通胀。过去数十年的大幅度减息都导致通胀重临的结果,直到联储局格林斯平出掌之后采取微调经济做法,加息减息往往只有四分之一厘的幅度。
持怀疑态度者主要从企业角度看问题。过去八个月美国工业生产持续下降,盈利减少,投资不前。令人担心的是数月前只是高新科技行业急遽萎缩,而现在则连传统行业包括麦当劳和投资银行美林等也盈利不前,开始裁员。更令人不安的是从国际范围看,此次放缓与历史上不同,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的衰退都只局限于部分国家,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未发生过同时衰退。这次怡巧是“三大”同时放缓,并可能同时陷入衰退。对美国而言,德国、意大利乃至法国的放缓和日本重陷衰退使美国不但不能趁内部萎缩增加出口,相反,由于美元继续强劲,出口遽降。
一个经济体陷入衰退或衰退边缘时,重新启动经济不外增加投资(包括政府投资这一凯恩斯主义办法)、通过减息或(和)减税促进消费,促进出口等数途。在今天的美国,经历过去多年的新经济投资扩展,产能普遍过剩,科技行业、TMT科技行业产能过剩尤甚。在产能过剩之际,央行减息再多、利率再低也不会收效,因为与以往由于需求大于供应造成的衰退不同,在供应大于需求的今天,不论私营部门还是政府都不可能扩大投资。
增加出口无望,扩大投资不通,减息只能暂时维持消费者信心。消费者信心得以维持,也许是因为衰退并未真正开始,或未到严重时刻。美国今年第一季GDP增长百分之一点三,许多人估计第二季为负数,但数字仍未公布,即使第二季度增长为负数,仍要等到连续两季为负数方为陷入衰退,失业人数开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增加,衰退的后果明显浮现。
也有人认为,减息已达到目的,消费者信心得到维持,复苏在望。不过,以为减息果真已经收效的话,却又令人担心减息过分,消费者信心大增,趁着低利率,继续借贷,美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加储蓄率过低、负债率过高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华尔街在前晚宣布减息之日似乎犹豫不决,不知所措,但是,昨天趋向乐观,认为联储局减息四分之一厘表明美国经济已经度过最困难的时刻。不过,按照(奥国经济学大师)熊彼得循环理论,每一项重大创新发明必导致狂热结果陷入衰退。历史经验又表明,几千所有泡沫经济爆裂之后都会陷入严重衰退,要经历长时期才缓慢复苏。
联储局主席格林斯平今年五月二十四日在国会聆讯时说:“中央银行能在多数条件下抑制通胀。但是,我们是否有能力消除繁荣和衰退的交替呢?…在我看来,其答案是不能,因为不存在令人大有信心改变人性和预测人类行为的工具。“联储局如果暂时使美国避免陷入衰退的话,其结果是有一天,美国(和世界)将陷入更严重的衰退。
(二00一年六月廿九日)
──原载《信报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