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24日讯】 6月26日﹐是世界戒毒日。配合这天的到来﹐上海媒体上出现不少与“毒”有关的话题﹐其中有篇小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它的标题是“警惕!罂粟壳从口入”﹐读后流了身冷汗。
在此提醒读者诸君﹐到上海﹙或其祂地方﹚的一些小饭馆用餐﹐须慎防吃到有毒的食物、喝到有毒的汤。
据联合早报消息﹐这里所说的“毒”﹐并非因卫生问题﹐导致食物中毒﹐而是某些无良的业者﹐为了财源广进﹐偷偷在食物或汤水里头掺入罂粟﹙俗称鸦片﹚的罂粟壳﹐让顾客在不知不觉间﹐吃“上了瘾”!
上海《解放日报》日前报道﹐在市区东北角的高校周围﹐就有个体饮食店﹐把罂粟壳碾成粉末﹐掺入面粉中搅和。有的业者则喜欢在肉汤内“加料”﹐目的也是一样﹐就是要长期“俘虏”食客。
公安局缉毒处的人告诉记者﹐罂粟壳是毒品果壳﹐食用后会调节人体﹐产生兴奋的情绪﹐属于违禁品﹐上述做法自然也是犯法的。
不过﹐提起毒品的危害﹐以上情节还不算严重﹐“黑店”毕竟不是无处不在。上海面对的毒祸﹐更加严峻的是日益猖獗的嗜毒、贩毒活动。
上海吸毒人数不断上升
这些年来﹐上海在建设发展方面﹐可谓喜讯频传﹐成绩屡创新高﹐最近发表的一个数据﹐虽然也是新高﹐却被祂们形容为“可怕”﹐那就是吸毒人数破记录。
根据上海市禁毒委员会日前公布的数字显示﹐上海的瘾君子人数不断上升﹐年龄则呈现低龄化﹐情况令人担忧。
全市的吸毒人数﹐1999年是8437名﹐目前已增加到1万1279人﹐其中35岁以下者﹐占约六成﹐女性吸毒者的比例﹐也从1998年的男女4比1的对比﹐上升到现在的2比1。
由于吸毒者中﹐90%为无业人员﹐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接踵而来﹐包括贩毒、偷盗、诈骗、卖淫﹐以及内容不同﹐根源一样的家庭悲剧。
吸毒的人多了﹐需要戒毒、辅导的人当然也就水涨船高。说来叫人难以置信﹐邻近上海的几个城市﹐如今变成上海瘾君子的“戒毒天堂”。
这几个城市﹐有浙江的嘉兴、江苏的扬州等。以嘉兴为例﹐最近有记者到那里采访﹐发现在南湖的戒毒所中﹐65张病床的病人﹐竟然有63个来自上海﹐名副其实是个“上海村”。扬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戒毒科﹐上海戒毒者的数目﹐也占绝对的优势。
你知道为什么上海的吸毒者要跑到邻近城市﹐难道上海的戒毒所都满座不成?原来里头另有“文章”。
通常每年的世界戒毒日前后﹐当局总会有所行动﹐来一轮严抓猛打﹐被捕的嗜毒者必需接受强制性的戒毒治疗。
强制性的戒毒﹐嗜毒者称之为“清顶”﹐就是硬性停掉毒品﹐任其戒断症状自然发展﹐汗毛竖起﹐冷汗狂流﹐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浑身起鸡皮疙瘩﹐骨缝里像有无数蛆子在爬咬﹐顶不住的就会死掉。
因此﹐戒毒者谈“清顶”色变﹐宁可选择去嘉兴﹐那里是个自愿戒毒中心﹐好吃好住﹐待遇显然要好得多。
更重要的原因是﹐626那段“非常时期”﹐风声比较紧﹐为避免被抓﹐送去参加“劳教”﹐嘉兴便成为“避避风头”的好去处。据了解﹐有过二回戒毒记录﹐再被逮住就得劳教﹐到外地便没此记录。
上海的毒品问题有多严重?结束本文前﹐顺便再为各位提供一组与“毒”有关的数字﹕
今年1月至5月底﹐上海市共查获各类毒品犯罪案件4193起﹐破获贩毒团伙11个﹐ 查清千克级以上毒品案件10余起﹐查处娱乐场所吸食、贩卖“摇头丸”类兴奋剂毒品案28起;
另外﹐逮捕吸食、贩卖“摇头丸”等兴奋剂毒品的犯罪分子446名;缴获海洛英67公斤、“摇头丸”1538克;缴获毒资人民币147万9000元。
不是吓唬你﹐在外用餐时﹐味道过于鲜美的﹐不一定真的就是好料。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