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19日讯】 对陈水扁的“过境外交”中共反应低调迟钝,除有外在因素外,也同接班的权力斗争有关。由于中美台三方都比较理智,没有逾越界限,因此目前的彼此关系不会出现大变动
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访问中南美洲的邦交国,去时过境纽约,回程则是休士顿。开始时北京的反应是凶巴巴的。因为在陈水扁出访前,有一个前总统李登辉去日本治病的“治病外交”同去美国康乃尔大学的“校友外交”,一律被中国视为是“台独”的活动。祗有乖乖的圈在台湾岛内引颈听任中共宰割才是“爱国”行为和“民族主义”的表现。 问题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它有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权利,它有必要挣脱中共的封杀走出去,重现自己的尊严、体认自己的权利,捍卫自己的民主制度。所以台湾必须推行它的外交活动,但在北京疯狂打压下,强调的是务实。 由于北京的小题大作和情绪性的反应,使台湾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微小外交活动,都要酿成大风波,甚至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事件。例如一九九五年李登辉回到母校康乃尔大学讲演,居然引发中共停止同台湾的沟通管道,并且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向台湾海域发射导弹。
欢迎民众情绪热烈
李登辉在卸任总统职务后,依照西方国家的传统,他就是平民之身了,但是连出国也会激起中共的咆哮,似乎中华民国总统同中共领导人一样,卸任以后就被软禁,失去出国的自由。但是中共对日本内政的干涉和非理性反应,激起日本舆论的愤慨,终于使日本政府在压力下,同意了李登辉去日本治病。差不多在同一个时候,美国也同意李登辉前去旅游,并且不施加任何限制,实际上是美国在撑日本的腰。在这情况下,中共本来的歇斯底里情况也就被迫收敛。
五月二十一日陈水扁过境纽约,引起美东中华民国侨民的强烈反应,约两千华人冒着大雨聚集在他下榻的华尔道夫酒店附近欢迎,其中不乏八十岁以上来自外州的耆老。此情此景不能不使陈水扁违背保安禁令下车向欢迎群众挥手致意。同江泽民、李鹏的车队对民众理也不理的怕死心态,衬托出台湾民主国家的特色。热烈的情绪反映了在长期打压后的反弹。但是欢迎的民众中,仍以台湾本土侨民为主,广东老侨也参与欢迎队伍,反而是台湾的外省人态度不那么积极。这实际上不是省籍情结而是是否认同中华民国的问题,因为陈水扁不是其他什么国家的总统,而是中华民国的第十届总统。有些以“反台独”为名拒绝承认陈水扁的人,他们还没有反掉台独,却首先反掉了中华民国,这些人是糊涂虫还是别有用心?反映在台湾国内,也有人对陈水扁的出访不是那么高兴,对陈水扁在美国所受到的热烈欢迎心理上也不是那么平衡,也使人难以理解。台湾如果连“走出去”这个大目标都无法取得共识,又如何能共同对付中共这个庞然大物的霸权政体?
在欢迎队伍的附近,也有由所谓“反独促统”人士纠集来的三百人队伍根据中共的指示在那里摇旗呐喊。在这以前的五月十九日,也有亲共侨团组织数百人的“反独促统”游行。本来多个侨团向中共争宠而出现双胞,有劳中共在纽约的对美策反中心总领馆出面协调,把他们“统一”起来,才免得出洋相。
美国遵守“一个中国”
陈水扁在纽约两日两夜里,同在波士顿作访问学者专程赶来的前行政院长唐飞见了三次面。唐飞被陈水扁“飞”去之后,原以为他们之间会有不愉快的心结,但在这之前唐飞接受台湾《中国时报》的专访同这次扁唐之间的会晤,看来唐飞是非常难得的不是以党派私利而是以国家社稷为重的政治人物。国民党重新登记时他没有去登记,作为一个老国民党员,这个决定一定是很痛苦的。但是他作出这个决定,看来是同他出任行政院长时国民党对他的不谅解有关。而民进党内的某些人,从党派私利出发不容唐飞,也反映出他们的狭隘心态和没有长远眼光。这些只顾党派和个人利益而欠缺国家利益的现象,正是台湾目前乱象之源。
反而是美国从自由世界的利益出发,认清谁才是真正的战略伙伴,在陈水扁过境纽约时给予接近江泽民在纽约的待遇,例如参观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大都会博物馆等。然而白宫同国务院都没有同他接触而保持“民间”来往,遵守‘一个中国“的原则。陈水扁也没有召开记者招待会以维持低调,但是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拒绝会见江泽民、朱镕基而亲赴酒店会晤陈水扁来看,那的确是惺惺相惜的特殊礼遇了。而二十多位国会议员从华盛顿连袂来纽约见陈水扁,也是空前的事。这并不是说明美国人对陈水扁或台独的厚爱,而是对台湾民主政治的肯定。因此对陈水扁过境引发出来的统独之争如果不是无聊,也是别有用心。
陈水扁虽然受到如此礼遇,所幸他也没有被冲昏头脑。他不但在出访中还记得国内的经济问题而要“招商”,而且在坚持台湾尊严的同时也向中共释放善意,例如提出“新五不政策”,包括不因为过境而挑衅中共等。但是他的善意没有得到好报,中共说他玩弄词藻、欲盖弥彰等等。
北京反应低调迟钝
反而是北京在外交上的反应就相当低调,连时间上也慢半拍。陈水扁是五月二十一日抵达纽约,二十三日离开。五月二十二日在北京的外交部例行的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在被记者问及此事时才表示“一贯反对”。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例行的记者会或没有记者提问,北京是否就不抗议了?
北京的正式抗议是五月二十三日,从时差上来看是陈水扁离开纽约前夕,由外交部部长助理周文重召见美国驻北京临时代办马林,提出“严正交涉”。而中共驻美大使杨洁篪则是到了五月二十四日,也就是陈水扁离开纽约的第二天,才约见美国副国务卿格罗斯曼,表示“坚决反对”。
北京的反应为什么会是那样的低调和迟钝呢?
北京就类似事件向有关国家的“抗议”在这之前也有上述的两次:一次是九五年李登辉总统去美国康乃尔大学发表演讲,结果中共撤回驻美大使李道豫。但是后来还是派了新大使去,中美关系如常。
第二次是五月份前总统李登辉去日本治病,中共推迟了人大委员长李鹏的访问。当时中共对日本的抗议口气非常激烈,声称中日关系将会受到严重损害,并且扬言取消中共官员的访日行程,甚至有中共撤回大使之说。但是结果就连李鹏访日也没有取消而只是推迟。看来李鹏也舍不得放弃到日本游山玩水和收受礼物及出风头的好机会。抗议不兑现成了笑柄事小,“纸老虎”被戳穿再没有人怕后遗症才大。也许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才从“极左”转为“极右”。以致日本记者询问中共会不会有如同对待日本那样的“报复”行动时,朱邦造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而布殊上台后的中美关系也是中共的重要考量。布殊在整个全球战略和对华政策上明显转变了态度,同中共的战略伙伴关系变成了战略竞争关系,中共事先的恐吓和拉拢都影响不了他的政策,使中共认识到像对克林顿那样的讹诈不再有效,甚至会给中共带来更大的冲击和利益上的损失,所以在权衡利害以后,只能隐忍不发。
江泽民忙于权力斗争
此外,以往中共在对外方面的“斗争哲学”的确可以煽动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但是接下来造成的“虎头蛇尾”局面,使那些“民族主义者”十分的不过瘾,便掉转枪口大骂中共领导人和外交部,如外交部被称为“抗议无效部”,要外交部长唐家璇补点钙质,常务副部长李肇星成了李鸿章。在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后如此,在中美军机相撞事件后更是如此。如果这次陈水扁过境事件中共在撒泼后再如此,不知道中共自己培养出来的那些好斗的民族主义者会不会将对外的枪口转向对内? 但是除了这些因素之外,也要考虑到中共领导集团内部的因素,这些,因为十六大接班的权力斗争而更加诡谲莫测。
最近传说江泽民病危,如同当年传说邓小平那样。在江泽民从五月十七日开始“失踪”一星期之后露面,官方说是去安徽视察。这次带去的班底是以曾庆红为首的极为亲信的“上海帮”核心人物,其后又去了江西。似在解决省级领导人的问题以便架空胡锦涛。在这情况下,留守北京的胡锦涛才不会对同美帝国主义的斗争有兴趣,何况凡事都由江泽民作主,在黄山去抗议美帝国主义,不慢半拍才怪呢。
中共一向欺软怕硬,在美国态度强硬后,中共自然脚软,但是为了安抚军队和“民族主义者”,于是又连着在南海同福建沿海的东山岛举行军事演习,以便再吓唬台湾。然而东山岛的军事演习增加了透明度,美国人也觉得不寻常,平时连芝麻绿豆也是“军事机密”的中共,怎么突然“开放”起来大事泄露军事机密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为了怕军事演习激怒美国,于是把某些底牌摊开给美国人看,以示并非挑衅美国,希望美国能够谅解。因此本来美国的舰队群向台海靠拢,在得知中共的军演没有“恶意”后,也就否认会开过来。
由于中共对美国表现软弱,因此陈水扁六月三日回程经过休士顿,下飞机时以红地毯接待,二十辆豪华轿车的车队比在纽约还要威风。上千名的欢迎群众表现非常狂热,陈水扁也情不自禁走下座架同人群一起狂呼口号。而唱对台高呼“统一”的中共拥趸才百人左右,明显处于劣势。再想想不久前中共官员纷纷到休士顿拜会当今总统布殊的令尊而不得要领,中共也只能忍气吞声了。
经过此番较量,有说中共在检讨它的外交政策,其实两岸政策何尝不要检讨?而根本在于中共与民为敌、与世界为敌的政权必须彻底改造才有出路。
纵观这次陈水扁的“过境外交”。美国表现强势,但是也没有逾越“一个中国”的界限,陈水扁虽然兴奋但也没有忘乎所以,中共低调而没有歇斯底里大发作。因此未来中美台的关系暂时应该不会有大变化。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