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19日讯】 Web站点的访问量竞争进行的如火如荼。一般情况下,站点的访问量(使用人数)是通过点击率来计算的,这跟电视的收视率有些类似。访问量越高,就越容易获得广告客户,广告收费标准也就可以定得更高。
据日经BP社报道﹐在IT业不景气的今天,急需现金(广告收入)的各站点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来增加自己的访问量。但是这种竞争已经做过了头,以至于把只不过是“虚假访问”也计入点击数,人们已开始对测量系统的可靠性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
比如最近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一家叫做“X10”的默默无闻的相机制造商打出了一种新型Web广告。用户一到《纽约时报》的主页就能够看到。它与普通的广告稍有不同,在用户接入《纽约时报》站点的瞬间,显示有X10的“Tiny Wireless Video Camera”这一名称的窗口就会突然打开,然后迅速消失。而实际上并没有消失。只是在瞬间闪现后隐藏到了《纽约时报》窗口的后面。然后当用户关闭该报的窗口时,X10的广告又会突然出现。由于其在闪现后立即消失在当前窗口的背后,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下推(pop-down)广告”。该广告非常顽强,即使“广告屏蔽程序”也奈何不了它。
更让人头痛的问题还在后头。因为这不是广告,而是作为对X10的主页的访问而被统计。本来用户访问的是《纽约时报》的主页,可就在用户关闭该报主页的瞬间却被强拉到了X10的主页上,并计作一次访问。但按访问量的原意,即“对某站点感兴趣的用户有意识的访问行为”,这种强制诱导产生的访问是不能计入访问量的。
专门测量Web站点访问量的大型企业中有美国Nielsen/NetRatings和美国Jupiter Media Metrix两家公司。其中前者将X10的下推广告解释为“单纯的广告”,而不计入访问量。但Jupiter Media Metrix却坚持认为“只要X10的主页被访问,就应该将这些行为视为正常的访问”,并基此计入测量值。
结果在Jupiter公司5月份发表的访问量排名中,X10这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公司站点就打入了前5名。在这种下推广告开始出现的大约1个月内,该公司站点访问量达到了原来的2倍。而在无视这一数字的Nielsen公司的排名中,X10连前100名都未能进入。
与此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比如,用户访问完某站点想退出时,突然会“啪啪”打开2个或3个窗口,强行将用户带到别的站点。此时,后来打开的主页的访问量就会大增。
或者当用户想离开站点时,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先自动打开一个窗口问道“您真的要离开?”,当用户回答“离开”后,又会自动打开别的窗口推荐道“我们还有这样的服务”,用户还是回答说“离开”,然后又会打开别的窗口继续发问,喋喋不休。这样一来,用户就无法从这个站点脱身。而在此期间所有打开的窗口的数量都计入了访问量。
此外使“虚假访问量”增加的手段还有不少。如果访问量测量公司还是拘泥于原来的机械处理数字的工作方式的话,那么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为了维护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即使要耗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也应该检验有异常变动的数字,如果发现有意识的造假行为,就应该将虚假的数字排除在外。(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