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18日讯】 当每天中午或者下午小学放学的时候,我常常看见小学生们背着巨大的书包匆匆行走在街道上。巨大的书包与他们小小的身材形成极大的反差。他们的腰被压弯了,他们的神情充满了厌倦和疲惫。他们只是小小的孩子。他们的脸上已经没有一点点天真的笑容,他们活得比成人还要沉重。我一向以为,看一个社会正常与否,只要看这个社会的小孩的神态怎样:是天真烂漫,还是少年老成;是快快乐乐,还是沉默寡言——未来把握在孩子的手里,孩子们的精神状态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从书包的大小就能够看出教育的正常与畸形来。据《教师报》报道,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乱搭售、硬摊派,但全国各地的小学生书包沉重依然。西安莲湖区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书包里就装了16种教材和参考书,仅辅导类的书就有:《小学语文字词学习》、《写字》、《小学生看图说话写话训练》、《小学生多用生字卡片》、《数学课外读物》、《小猫咪穿鞋子》、《学生学具卡片》等7种,学校还给学生订购了《学做人》、《作文指导报》等报刊和各种测试题。山东省安丘市安丘镇三里庄育才中学初二的学生,书包里装了各类课外参考书39种,仅各科试卷和各科基础训练两套资料就达14本之多。参考书多,作业自然就多。据统计,我国初三学生每天放学后花在做功课上的时间就达3小时以上,他们的工作量比上班的成年人还要大。难怪李鹏感叹说:“我的外孙女每天做那么多作业,比我做总理还要累。”如果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孩子们沉重的学习负担,我们会发现这句话没有丝毫的夸张。山东潍坊的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说,各科都有试卷,每天做得头昏脑胀,做不完第二天就得罚站,他恨透了学校、老师和编写参考书的人。
书包的沉重,从浅层次上看,是教育腐败的一个表现。出版社把目标瞄准中小学,通过与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老师打通关节,从学生家长的钱包里大把大把地掏钱出来。家长的心理是脆弱的,只要说对孩子有好处,他们哪能舍不得掏钱呢?而孩子最后成了牺牲品。除了书籍以外,如校服等一切学生用品也都成为商人们眼谗的对象。笔者认识北京某服装厂的一个老板,他说他与北京若干重点中学、小学的校长、副校长、财务科长等都是哥们。他经常请他们出入豪华饭店、歌舞厅,享受包括嫖妓在内的一切服务。这样,他就拿到了设计生产校服的特权,从中谋取了巨额的利润,短短几年之内就成了暴发户。难怪人们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所穿的校服不仅设计简陋,而且用料粗糙,孩子们穿在身上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腐败从赤裸裸的社会上进入到中小学,是一个社会全面腐败的标志。教育界不可能是世外桃源,教育界的小气候受外界大气候的影响和支配,只不过教育的腐败显得更加隐蔽、更加不容易为一般人所发现而已。
而从更深的层次上看,沉重的书包则说明教育体制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不是启发智力、保存个性、鼓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育,而是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的教育。灌输的知识不是鲜活的知识,而是僵化的、过时的、无用的、有害的知识。学习本来是人类的一个天性,人类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就有追求真理的渴望,这种精神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然而,我们的教育却残酷地压抑这一天性,用所谓的知识来把小孩的自信心压垮。当学习成为一种苦役的时候,学习的意义也就全部地丧失了。当一篇优美的散文被老师解剖成若干个段落的时候,当阅读变成了对词语的死记硬背和完成许许多多道习题的时候,即使是最富有挑战性的语文教育,也枯燥无味、面目可憎。“教学相长”成了《论语》时代的神话。“教”吞没了“学”,不再有真正的平等交流,只剩下盛气凌人的“教”。教育蜕化为征服、压迫和强暴。那么多的所谓参考书,实际上都是垃圾。苏格拉底说过,知识有两种,一种是好的知识,一种是坏的知识,孩子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被坏的知识所污染、所控制,这是我们民族最大的悲剧。教育的问题看上去似乎比中国社会现存的工人失业、国企亏损、农民负担、环境恶化等显在的问题小和轻,实际上却比以上的若干问题大和重。可惜的是,能够对此有清醒认识的人太少了。整整一代新人的腰被压弯了,他们还能肩起我们民族的未来吗?
(转自问题于主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