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15日讯】五月二十一日,新台币兑美元重贬 0.508元,终场以1美元兑33.456元作收,同日的台湾股市也随台币的重挫而大跌153点,跌破五千点关卡。隔一个礼拜的28日,故事竟又重演,当天的台币更是大贬,足足贬了1.005元之多。
这两次事件都引发台湾舆论的热烈讨论,虽然事件的成因可能有许多,但媒体将之导向“消息震撼”为主因却极明显,且都是某人或某机构对汇率走向的谈话。我们姑且不提媒体刻意引导、炒作的对错,也不谈某人或某机构人士的该不该谨言慎行,就针对市场人士为何会对已然确定是“传闻”,竟然还会有如此激烈反应致市场起如此大的骚动,作较为深入省思。
刻意炒作消息
首先,“刻意炒作消息” 是十分明确的,而市场参与者也应该更心知肚明才是。既然如此,为何这种确定性消息还会有这么大影响力?是不是每位投资人都“理性” 地预测其他人会有某种动作,而一旦自己反应太慢就会成为那只最后受害的小老鼠呢?于是不约而同地、争先恐后地作同样的买卖动作?奇怪的是,在第一次受到损害之后,为何第二次还是犯相同错误?这至少有两种可能性:其一,这些随着他人起舞的投资人并没有受损;其二,这些人的确受损了,但不相信第二次还会重复第一次的情况,亦即,每个行为人都以为别人会受到第一次教训,因而不会再进场,或者认为第一次的失败只是偶然的,第二次就不会失败、甚至还可将第一次的损失在此次全部要回来。
我们不可能确切得知每位投资人的心态,但第二种可能性的概率应该较高,不必说现代人的投机性已强到某种程度了,就是纯朴的乡下人也会表露出此种意向呢!6月5日《台湾日报》副刊的一篇短文就记述了一则活生生例子:一位老农受刮刮乐集团甜言蜜语所诱,几次汇款之后遇到一位好心的邮局办事员,不忍心老农再沈沦下去,就劝他缩手勿再汇钱了,没想到老农不太领情,两造就僵持着。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得而知,但该老农不信邪的表现却也显露出当前投机、甚至是“贪”念心理已浓到某种让人慨叹的程度了。
投机炒作促成市场乱象
既然情况已至此,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触动,进而扩散此种心理,在自由市场里,就使某些物品的市价可以莫名其妙的狂升暴跌,现今的股汇市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实,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是荷兰在1636年发生的郁金香炒作事件,当时该国居民疯狂地“大炒”郁金香球茎,不少人放弃工作参与炒、炒、炒,不久之后却出现暴跌,迄今仍无善解而成为历史悬案。
看来无论中外,也不分古今,现代的人已都有投机炒作细胞。在无法立即洗涤心灵下,目前最好的因应方式是让自由市场去调节,政府是不该淌混水的,否则将没完没了,更会助长炒风而治丝益棼呢!
(原载台湾大纪元周报第11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