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14日讯】美国著名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总裁埃利森(LarryEllison),计划向大学捐出一亿五千万美元(约十一亿七千万港元),希望建立一所专门研究科技如何影响政治和经济的学院,并邀请美国哈佛和史丹福两所名牌大学争夺这笔捐款。一场大学界的龙争虎斗一触即发。
苹果日报报道,为了争夺这笔捐款,哈佛大学(Harvard)和史丹福大学(Stanford)都自认最有资格为埃利森建立新学院。哈佛大学通讯发展主任蒂德曼表示:“哈佛的学院和其研究计划的深度,除了工程以外,还包罗法律、商业、政府、基本和应用科学……以上所有方面都是哈佛的长处,有助研究科技对社会的影响。”
史丹福近硅谷占地利
史丹福也毫不示弱,该大学发展部副校长福特表示:“如果埃利森先生真想分享的是创造成功科技公司的成分,他只要想想硅谷和史丹福在发展硅谷所扮演的角色。”
他又标榜史丹福和甲骨文总部接近,占了地理优势。他说:“我很希望这(新学院)以西岸为基地,因为他(埃利森)第一天便能参与新计划,对他个人来说有很多好处。”
研究科技对政经影响
埃利森去年已开始考虑捐款给大学的计划,但他没有对哪间大学可取得捐款的问题定出标准,只透露不会有太多大学有资格争取他的捐款用来研究科技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而他向《华尔街日报》透露,属意哈佛或史丹福大学。
他说:“不是这间就是那间……只有很少大学拥有优良的工程、经济和政治科学学院。”甲骨文发言人表示,预期埃利森将于未来几个月内作出决定。
《慈善家纪事报》编辑帕尔默表示:“这种捐款给著名大学的慈善形式愈来愈受欢迎……这些慈善家很多都是科技巨子,他们捐款与人事关系无关,只是想做点事,所以希望由最好的大学使用捐款。”
哈佛希望能后发先至
对于哈佛而言,倘若获得埃利森的捐款,便是他们历来所获得的单一最大捐款,但哈佛至今仍未向埃利森提交实质建议书。
哈佛大学表示,甲骨文方面几个月前才接触他们,但史丹福约一年前已与甲骨文讨论建立新学院的计划,因此他们要从后赶上。
史丹福有“硅谷摇篮”美誉
哈佛大学和史丹福大学都是美国顶尖学府,若单论科技,特别是资讯科技,史丹福或稍胜一筹,哈佛却以全面取胜,因此两大学府这次争夺埃利森的研究捐款,将有一番龙争虎斗。
整体实力哈佛胜一筹
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的全国大学排名榜,在反映整体实力的本科生课程排名中,哈佛名列第二,史丹福排第六。而在研究院排名中,两家学府的商学院和法律学院皆位列三甲之内,史丹福的工程学院排名(第二)却远高于哈佛(第二十一),医学院则是哈佛(第一)高于史丹福(第九)。
若论经济学不相伯仲
史丹福在工程方面的优势,自然与其“硅谷摇篮”美誉关系至深,从首先开拓硅谷的HP惠普到杨致远的“雅虎”(Yahoo!)搜寻器,史丹福师生在资讯科技的江湖地位,非哈佛能及。
若论到经济学,两家大学可谓不相伯仲,史丹福有阿罗、贝克和佛利民等大师坐镇,哈佛也有九七年诺贝尔奖得主默顿和新贵萨克斯等与之抗衡。政治学则属哈佛强项,亦是该校第二最多本科学生主修的学科,单从该校出了七个美国总统,已说明一切。
名校经费倚赖基金和捐助
美国大学名校的主要收入,学费一般占不超过四分一,这些大学主要是依赖捐赠基金投资收入、研究合约及资助,以及其他捐款和收入。
以哈佛大学为例,该大学在一九九九财政年度收入约一百四十亿港元,其中学费收入只占两成六,其总值高达一千五百亿港元的捐赠基金带来的投资收入,和研究合约及资助一样各占总收入两成三,其他捐款和收入占两成八。
史大学费收入只占16%
史丹福大学的财政则更依赖研究资助,在九九至二○○○财政年度占总收入三成八之多,学费收入则只占一成六。
史丹福校友、已故的HP惠普创办人之一休利特(WilliamHewlett)名下基金,较早前捐出四亿美元(约三十一亿二千万港元)给母校,创下美国纪录,为其总值不及哈佛一半的捐赠基金,打了一支强心针。(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