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14日讯】 一位美国公民去世后献出的眼角膜,跨越大洋给两名中国公民带来幸运:今年83岁、失明30年的冼榕老人由此告别了黑暗;31岁的段方红,也因此摆脱了失明的威胁。
6月3日,记者在深圳市眼科医院采访了这次非同寻常的眼角膜捐献和眼角膜移植的全过程,记录下这次跨越大洋的真情故事。
美国老人的最后奉献
5月22日晚上9点17分,一名64岁的美籍高加索男性公民,因患冠心病不幸去世。遵照死者的遗愿,他的眼角膜被采摘下来,保存在北卡罗来纳州眼库,角膜编号为04640101。经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有关部门检测证明,这枚眼角膜符合移植给患者的条件。
或许,这位去世的美国公民不会想到,他的眼角膜会飞越大洋来到中国,给两名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公民带来幸运。
而让这枚眼角膜跨越大洋的,是一位中国女性,她的名字叫薛海心。
人到中年的薛女士是上海人,60年代,她作为知识青年下乡到了广西,曾经当过赤脚医生。在那时的中国农村,她亲身经历过贫困农民在疾病面前的无奈,而一些患霉菌性角膜炎的人,因没有条件医治而最终失明,这样的情景在薛海心心里打上无法磨灭的印记。80年代初,薛海心到了美国。她从事眼科医疗器械经营的过程中,经常与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眼库取得联系,也看到角膜疾病患者的痛苦和治疗后的情况,这更让她时常想起祖国的角膜病患者,想起她当年认识的那些农民。薛海心一直在想,有机会一定要为国内的患者做些事。
这次这枚眼角膜,就是薛海心与美国北卡罗来纳眼库联系后获得援助的。5月28日,薛海心让自己公司的一位德克萨斯州东南眼库主任顾问从北卡罗来纳眼库取得了这枚眼角膜,然后乘飞机到了薛海心所在的波士顿。次日凌晨,薛海心就开始飞往祖国,一路上从波士顿乘机到芝加哥,再转机到东京、到香港,5月30日把眼角膜送到了深圳市眼科医院。
深圳市眼科医院的姚晓明博士很快从登记的患者中确定了两名患者,并和同事一起在最短的时间里为两名患者完成了角膜移植手术。
83岁的冼榕老人,中年时患角膜白斑病,左眼失明已经30年了,这次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很快就能看到光影。采访时,老人高兴地拿出登了他的照片的报纸,用手一指说:“这个就是我!”另一位患者是刚刚31岁的段方红,这名年轻人患的是潜掘性角膜溃疡,溃疡的侵蚀快要引起眼角膜穿孔了,如果再不移植眼角膜,恐怕连眼球都保不住,而这次眼角膜移植,挽救了他的左眼。
两位幸运的患者,面对采访说不出更多的语言,但他们掩饰不住的兴奋,表明了他们共同的心情:感谢那位不知姓名、也想象不出模样的美国公民,也感谢像薛海心、姚晓明这些热心助人的人。
作为深圳眼库的发起人,姚晓明博士更有诸多感慨:深圳眼库建立两年了,角膜移植手术也完成了200多例,但这些移植的角膜只有10例是市民志愿捐献的,“深圳眼库”时常处于有库无眼的尴尬状态。同时,深圳市每年因疾病和伤害而死亡的人数超过7000人。姚晓明说:“这些去世的人当中,绝大多数的眼角膜可以用于眼角膜移植,给患者带来光明。7000名死亡者中,哪怕有100个人愿意捐献出眼角膜,就能够满足深圳的眼角膜移植手术。然而,实际情况却相差太远了……”
姚晓明专门请一家热心的公司制作了一块“向深圳眼库捐献眼角膜英名录”,上面刻写了10位捐献眼角膜市民的名字。姚博士说:“希望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在生命结束的时候,志愿捐献出眼角膜,让生命作最后一次奉献。”(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