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美中的力量─“六四”音乐演讲会纪实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6月6日讯】(戈戎 芝加哥报导)芝加哥的人们还记得,一九八九年的初夏,曾是那么出乎寻常地阴凉。十二年之后,芝加哥又迎来了一个同样的夏季。

二零零一年六月三日,低温,天气时阴时晴。

芝加哥的人们还记得,一九八九年的六月,曾有上百个被六四屠杀振怒的中国学生聚集在芝加哥大学的国际学生中心。十二年之后,这座暗灰色石头垒筑的楼宇又迎来了同样一群人。

下午两点三十分,舞台灯光暗转,台上台下无语。

由东西方音乐艺术团主办,芝加哥大学“展望中国”同学会与瑞柏合唱团参与演出的六四音乐会在一种肃穆,平和的气氛中开始。大约有二百多人参加了这天的活动。特邀音乐家,芝加哥交响乐团著名大提琴家 Gary Stucka 以一首古典大师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曲轻声揭开了序幕。琴声委婉,象一个老人以充满胸腔共鸣的声音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琴声中,二十个合唱团团员手持点燃的蜡烛,从会场入口处经由观众席缓缓走上舞台。此时,坐在钢琴前的东西方音乐艺术团的音乐总监, 原芝加哥大学学生杨逢时博士接过合唱团员的蜡烛,把台侧的一个桌子上的蜡烛点燃。摇曳的烛光中,观众看到了桌上的鲜花与桌后画中的一队坦克与一个青年。据说,那个青年名叫王维林,他曾在全世界的目光下以弱小的身躯与“钢铁长城”对峙。他给世界留下了那个时代的一个象征,和平理念与非暴力的象征,然后便永远地消逝了。

大提琴家在杨逢时的钢琴伴奏下,以优美的门德尔松的“插上歌声的翅膀”结束了他的演奏。

接着,十二年前曾在第一界全美学自联大会的闭幕式上宣读大会宣言的原芝加哥大学学生柴潇涌,在东西方乐团室内乐团优美的音乐伴奏下朗诵了他自己创作的诗:天安门,我的家乡。他多次抑制着眼泪,把听众带回家乡,带入梦乡,带到了十二年前的天安门。诗中说道:“似乎是在那久远的从前,恶梦的乌云遮断了家乡的蓝天。飞旋的履带碾压古都的骄傲,呼啸的枪弹划破热血的喷泉。那一声声撕心的呼唤,拦不住,拦不住你飘去的英年……”在小提琴的独奏声中,柴潇涌缓缓说来:“……在这里,你同我们分手。在这里,我们寻你叙旧。”“虽然看不见你的面容,可我知道你在细心倾听。当谈到你年迈的双亲,寂静中吹来懮郁的微风……”

朗诵结束后,柴潇涌与乐团指挥兼演奏钢琴的杨逢时热烈握手。芝加哥大学曾是八九年学自联的发源地,这两位十二年前的同学曾共同为筹备第一界学自联而废寝忘食。今天,他们又一起同台为生命的价值与尊严,为唤起中国人的良知而呕歌。

这时,杨逢时走向话筒,以她那柔和纤细但又坚定的声音,娓娓地表达了一个音乐家的心声—“有人对我说, 你是音乐家, 何必管政治。我说, 这不是政治,这是良心。人若没有了良心,生命就失去了意义。艺术家若没有良知,创作则失去了灵魂。”她特别从自己被无理拒绝回国签证以至不能探望八年未见的八十三岁高龄的父亲的体验中,深切感受到了十二年前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的痛苦。说到这里,杨逢时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她的讲话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很多人,包括台上的合唱团员与演奏家们,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杨逢时最后说,今天我们留在了这片自由的土地上,可我们怎能忘了十二年前那些本不该失去的生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站出来为维护真理自由正义而不惜努力,我们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将来。

最后,合唱团员们揩去了两颊的泪痕,在杨逢时的指挥与乐团的伴奏下演唱了杨逢时与汪成用创作的合唱曲“世界你好”。这是一首抒情的生命颂歌,歌颂了爱,歌颂了生命的真谛与美好。正如歌中所唱,“长夜醒来就是清早,让天地溶入你的怀抱。没有爱就没有我的生命,世界你好。”

纪念会的后半场由芝加哥大学“展望中国”同学会主持。著名学者,中国早期的民主运动的推动者之一胡平先生,作了以“为言论自由而不惜抗争”为题的演讲。“展望中国”同学会是芝加哥大学的一个活跃独立的学生团体,他们在学术自由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对中国的过去,目前与将来的探讨。主席陈定定为芝加哥大学国际政治系的博士生。这个团体所崇尚的理想主义,正是目前国内外学生学者所缺乏与急需的精神指南。学生们为了参加这次纪念活动勇敢地顶住了外来的压力,新一代人为追求民主自由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

胡平从理论的高度对人权与言论自由,及其中国的现实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

这场音乐演讲纪念会共持续了两小时左右,安排紧凑,内容充实。纪念会使人深信,理想主义尚未枯萎,民主自由的薪火仍在传接。与会者并没有以愤怒声讨与血泪控诉对统治者进行抨击,而是以柔和的音乐美来赞颂生命,感人的力度便自如地寓于其中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企业领袖齐聚白宫 川普称获8万亿美元投资
川普:中共在贸易上是头号掠夺者
“欺诈婚姻”频发 加州华人律师:慎防陷阱
警方拆除羊头湾游民所抗议营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