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6月10日讯】 好莱坞的影片以场面宏大﹑壮丽而注称于世﹐虽然每个人所喜好的风格会很不同﹐但在那些巨大的自然或历史的长画前﹐我们都会感受到心灵中的震撼。
而这震撼﹐正是导演的心血所在。
《珍珠港》一片﹐看后便能体会到导演苦心所在﹕
影片一开始﹐在金黄的夕阳里﹐两个少年在破旧的废弃飞机头上﹐演炼着飞上蓝天的渴望﹐短暂的麦地里的驾驶冒险﹐却成了实现理想的开始。导演想说的﹐便起于美国这个民族的魂——这想飞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少年长成了小伙子﹐在被狠扎几针后﹐终于飞上了梦想的蓝天。然而﹐二战的炮声已响彻整个欧洲大陆﹐男主角之一的本(BEN)志愿去英国作战。也许﹐有许多观众会说﹐影片中的爱情有些牵强。我在想﹐在为正义而死与你所爱的人之间选择时﹐你会选择那一个﹖主角本所塑造的形象的个性就在于这份为了正义﹐为了他人的和平生活﹐不惜离开自己最爱的人的勇敢﹗而这勇气的背后﹐又有多少他人所不知道的心酸。我们在新闻中﹐经常可以看到﹐老兵们触摸阵亡将士名单时﹐所流下的泪。中国古人讲﹐“悲莫悲兮生别离”﹐导演的用心﹐便是透过这恋恋不舍的柔意﹐突出本的刚毅与投身报国的热血﹗
每一部好的影片﹐都会用不同的场景去突出导演所要表达的主题。我在看《珍珠港》时﹐有几次都要强忍着自己的泪水﹕
在看到日本飞机象蚊子般﹐用机枪割葱般屠杀美国士兵时﹔在看到子弹与炸弹追赶着医院的护士时﹔在看到大量烧伤﹑炸伤的士兵在医院里痛苦地挣扎与哀号时﹔在看到年仅19岁的护士陨没在自己朋友的手中时﹔在看到那双渐渐僵硬的手﹐无力地耷拉在甲板上的救护人员的手中时……
这些场景﹐都有力地烘托出这次偷袭所造成的几千军﹑民死于战争所带来的创伤。我想﹐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会理解那分沉沉的苦楚。
后来的片段﹐在塑造着美利坚民族不屈服于邪恶入侵者的猖狂而奋戈一击的精神。在面临“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决择时﹐将军和士兵一起﹐踏上征途。虽然我们﹐在60年后的今天﹐可以在电影院里吃着苞米花﹐享受着和平安宁的生活﹐可在60年前﹐对那些为了这片国土的幸福﹐踏上轰炸机的飞行员们﹐却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对他们所深爱的人民的忠诚。我想﹐他们那时的心﹐该是澎湃着这份赤诚和无畏吧﹗
也许﹐这便是美国这个民族能够崛起的原因所在吧。在200多年前﹐当大不列颠士兵在波士顿市中心枪杀平民时﹐美国人选择了为正义而战﹐虽死而荣﹐这才有了后来的美利坚。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爱民爱国的人物﹐只可惜﹐在今天﹐我们在赤色的恐怖下﹐却在望却了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去维护正义的渴望﹐连大陆电影中所宣扬的﹐都已经不再给人们声张正义的希望﹐我想﹐看过《活着》这部电影的人们会同意我所说的。在一代又一代的悲剧中﹐我们的民族沉沦到没有理想的金钱至上中﹐全没有了向邪恶宣战的骨气。
当我看到法轮功信仰者为信仰权利一次又一次﹑置生死于度外奔赴天安门广场时﹐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然而﹐更多的中国人﹐还有知识分子们对此事的茫然无视令人痛心。海外的一些有识之士们说的太多﹐做的太少﹐无休止的在内耗﹒﹒﹒﹒﹒﹒
在这夏日﹐让我们一起﹐祝愿那些尚在为中国的正义而战的勇士们﹐愿中华民族能找回曾有过的善良与正义﹗
(图片 Copyright AFP, 2001)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