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5月4日讯】将踏入十二周年的六四事件﹐或许会纳入为会考中史新课程的一部分。课程发展议会公布的课程咨询文件﹐建议扩大近代史修读范围至二○○○年。有学者及教师担心距离事发时间太近﹐事件未有定论﹐将引起很大争议﹐预期有关问题更会成为议会的“烫手山芋”。
近代史扩至2000年
明报讯, 课程发展议会上周公布会考中史课程修订咨询文件。文件指随吁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课程需作调整﹐建议将一九七六至二○○○年的历史纳入近代史修读范围。至于课程中会否加入六四事件﹐负责中史改革的课程发展议会“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领域主席欧阳崇勋表示﹐需待中史委员会完成公众咨询才可决定。
学者﹕未有定论掀争议
浸大历史系助理教授麦劲生认为﹐八九年六四事件﹑改革开放及台湾问题等﹐无疑是中国近代政经发展的转捩点。但历史文献通常要在事件发生后廿五至五十年﹐才有具体的讨论资料。现阶段将这段历史纳入课程﹐“只会制造更多争议及容易引起大家猜想”﹐难以平衡各方看法。
他认为史料未有定案﹐教师难以掌握教学重点﹐“比如六四及钓鱼台事件﹐教师怎样平衡不同观点﹖如果学生问六四是对与错﹐教师怎样回答﹖”
中国历史教育学会主席梁炳华亦承认﹐六四事件内容敏感﹐在教材未完善下教师如处理不好﹐学生会随时跌入“支持民运”或“反对民运”的二分阵营﹐忽略客观分析史实的重要性﹐“中史一向不是普通科﹐有特殊价值及地位……今次挑战很大”。
历史未有定案﹐亦影响教科书编写。有多年撰写中史教科书经验的香港教育学院社会系高级讲师区士麒表示﹕“六四怎写也不会好﹐就算用最客观的词语也会引起争端……究竟用农民起义﹑民变或什么之乱﹖不同阶级有不同立场。”他称由于角度取舍困难﹐已愈来愈少人撰写现代史教科。
目前初中课程也有论及六四﹐但篇幅短小。以文达出版(香港)有限公司的中史教科书为例﹐仅以不足五十字简介六四事件。
高中中史咨询期将于六月十五日完结﹐新课程指引会在二○○二年推出﹐课程将在○三年实行。(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