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5月25日讯】五月的苏北平原一片生机盎然。教育部的一封明传电报日前飞到了睢宁县人民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惠氏药物有限公司资深研究员、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后、旅美青年科学家仝泽恩先生赴睢宁县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讲学,现已启程……
消息传来,黄河故道边这块贫瘠土地上的人们,惊喜万分!
仝泽恩1964年8月出生于睢宁县王林乡仝海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全家老少8口人全靠老实巴交的父亲仝德志挣工分养家糊口。聪明好学的仝泽恩初中毕业后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全县最高学府睢宁县中学。虽然这给家庭带来一丝希望,但是父亲的前额又增添了一道深深的皱纹。学费,只有变卖口粮来缴。在校读书的饭食,三年全是清一色的煎饼、咸菜、白开水。细心的班主任黄安成发现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生活清苦极了,心疼得没法说,就时常把他带到家里打个“牙祭”,鼓励他克服生活困难,发愤读书,立志成材。父母的眼神、老师的企盼,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艰苦的生活反而给了他无穷的动力。除了吃饭和睡觉,这位农民的儿子把时间和精力都集聚在书本里、课堂上。
1982年高考的前一天,父亲起了个大早,给他送来一叠新烙的煎饼,稍有变化的是咸菜变成了5只咸鸭蛋。父亲揝着他的手,抚摸着他的头,端详半天没说一句话。仝泽恩心里一阵酸楚,眼泪满眼眶里转……高考成绩公布了,仝泽恩取得了512分的高分,位列当时徐州全地区8县第3名!仝泽恩全家都在兴高釆烈地等待着喜讯的到来。可是,他的高校录取通知书到九月底还杳无音讯!父亲领着他到徐州地区招办查询,得到的答复是:残疾人不能录取!原来仝泽恩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遗留下跛脚的后遗症。晴天霹雳!仝泽恩一下子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残疾人就不能上大学吗?睢宁中学王行富、徐士久和班主任黄安成三个老师熬了个通宵,写了一封洋洋三千字的材料,凑上100多元的路费塞给仝泽恩,让他与他的父亲一道去向上“反映反映”。于是父子俩背着煎饼和咸菜踏上了“上访”路。在徐州,
接待的人一口一个“没办法”。到南京找到省教育厅,一位中年妇女说省招办正在苏州办公。跑到苏州,招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体检的有关规程是教育部制定的,省里无权改动。上北京去!1982年的北京冬天来得特别早,北风劲吹,漫天飞雪。没钱坐汽车,父子俩一大早就从栖身的一个小旅店往教育部办公地点跑。经过十几个人指路,两人穿大街、走小巷跑了有40多里路,下午三点多才摸到。本来就有点跛脚的仝泽恩一天没有吃上一口饭,早已饥肠辘辘,累得精疲力尽,一屁股坐在教育部楼前的台阶上怎么也站不起来了。父亲抱起儿子脱下鞋一看,儿子的双脚满是血泡。爷儿俩搂在一起哭成一团……
1983年春天,万物复苏。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姑娘───张海迪的大名震动了大江南北。敏感的黄安成老师认为,残疾人的机会来了。一天晚上,他骑着自行车下乡,摸到了仝泽恩的家,连拉硬拽把仝泽恩拖到学校复读三个月。1983年高考,仝泽恩又以总分525分荣获徐州专区第9名。然而,跛脚的他又一次被挡在了大学门外。
1984年,徐州筹建地方高校彭城大学。乡建筑站站长倪其汉找到仝德志说:“我们和彭大签协议,让泽恩去学习二年土木建筑,回来给我们施工队当技术员吧。”仝德志沮丧地摇摇头:“孩子再也经不起折腾了……不考了。”消息传到了睢宁中学黄安成老师耳朵里,他和几个科任老师又摸到王林乡仝海村,在离高考一个月时又把他拖到了学校去听课。当年高考,仝泽恩的考分在全县数千考生中又是名列前茅!
在投档的日子里,黄安成老师找到县招办秘书陆英俊,如泣如诉地诉说了仝泽恩三年求学的艰苦,三年高考的坎坷。讲着讲着,黄安成流泪了﹔听着听着,陆英俊流泪了。一股朴素的同情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在胸中激荡,陆英俊连夜向教育局副局长梁化学汇报。梁化学闻讯后也深受感动,第二天专门赴徐,向市教育局负责同志汇报。在市招办的支持下,睢宁县教育局决定派专人把仝泽恩的“特殊档案”直送省招生办公室,并附上仝泽恩1982、1983两年高考情况的综合材料,希望能录取到比较好的高校。 11月28日,南京药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姗姗飞到了睢宁县中学!那天是大雨滂沱,心系爱徒的王行富、徐士久和黄安成三个老师找来一瓶白酒,倒在三个碗里,一饮而尽。他们知道,属于仝泽恩的春天来了。
1984年12月1日,仝泽恩跨进了昼思夜想的高等学府───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经受过严冬的人才知道太阳的温暖,吃过黄连的人才知道蜜的甘甜。课堂上,图书馆,阅览室,实验楼﹔星期天,节假日,看到他的都是如饥似渴、孜孜不倦的身影。大学四年,他拿的都是学院最高奖学金。
1988年春天,毕业在即,兰大姐找到仝泽恩,鼓励他报考本校研究生(报考其它学校怕体检上再出问题取不了)。南京药学院的领导和导师都熟悉这位莘莘学子,研究生部向他敞开了大门。
1991年7月,仝泽恩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第二年6月,仝泽恩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研究生,攻读药物化学专业!
在美的各国留学生强手如林。仝泽恩没有丝毫的胆怯。纽约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市区连同周围的卫星城市有1600多万人,这个地区也是美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多年来,化学品对环境污染方面的课题研究受到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仝泽恩攻破语言等一道道难关后,主动向导师乌格丽特请缨,申请研究这个课题。
经过三个月的苦战,在导师乌格丽特的精心指导下,这个困扰美国多年的科技攻关项目被中国留学生突破了!为此,纽约市市长签署命令,奖给佛罗里达大学乌格丽特和仝泽恩试验室100万美元科研基金。
1996年6月,仝泽恩读完博士又考入罗切斯特大学读博士后。在那里,他又接受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南非一些国家用来治疗儿童乳酸症的药物───二氯乙酸的机理(南非国家儿童患乳酸症的死亡率占30%)。“二氯乙酸”注入老鼠肝脏,可以致癌,而治疗儿童乳酸症却是一种绝好的药物,无副作用。这一机理当时全美有四家著名药物研究所都对其进行研究,但久攻不下。1997年3月,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西雅图召开的第38届世界毒理学年会上,年仅33岁的旅美科学家仝泽恩面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专家学者宣读了论文:《二氯乙酸用于人体和动物体上不同机理的考证》。这一全球药物界的难题至此终于被攻破。西方人震惊了!
仝泽恩现供职于新泽西州惠氏药物有限公司。这个公司的综合实力在同行业中排序全球第四。在母校睢宁中学讲学期间,校长梁化学和他进行了彻夜长谈。仝泽恩很实在地说,只有科技才能强国,落后就要挨打。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一定要回来,也一定会回来!因为,这块土地上哺育我、激励我、影响着我一生的人们,我永远忘不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