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5月22日讯】 网路泡沫如同奶沫咖啡里的奶油沫,得先被撇出来。尽管网路股已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沉淀,高盛的分析师仍认为其余沫未尽。
含义:小心!科技股费而不惠
据新浪报道﹐这是高盛的技术小组对“泡沫”进行量化研究后的结论。“泡沫”也称过高的技术开支,也就是那层浮在上面的奶油沫。
该小组对“网路迷思”曾创造的营收进行了评估。我们现在所说的网路迷思认为:只有在市场处于牛市时网路公司才能生存;而传统公司的开支相对而言就显得缺乏战略性和长远眼光,也缺乏反应能力与探索精神。
一度在软体、服务器、路由器、存储设备、网际广告和网上咨询服务上的过度支出,曾创造了辉煌的营收,令人人都盲目地相信这种营收只会越攀越高。
根据高盛的研究,98年至2000年,每5美元的技术支出就可产生1美元的营收,即技术营收率高达20%。
结果是,膨胀的营收成了分析师进行推理的出发点,续而产生了过高的销售和盈余预期。然而,这些预期自2000年3月达到顶峰后,便一次次地遭到调降。
假设高盛的分析结果无误,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的盈利调降现象。
这一无情的结论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此前的经济衰退掩盖了“网路泡沫”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参与起草研究报告的高盛分析师汤姆-伯奎斯特(Tom Berquist)称,“有些投资者认为营收与盈余的下降主要是受到了经济衰退的影响,而不是因为传统实体公司的开支过高。”
他还指出:公司的额外支出过高,因此无法收回的投资会“比投资者想象的还要多”。
该报告对37家排名最前的公司进行了研究,这些公司包括:Siebel Systems (SEBL)、甲骨文 (Oracle) (ORCL) 、 I2 Technologies (ITWO)、 BEA Systems (BEAS)、 Check Point Software (CHKP) 和微软(Microsoft) (MSFT)等。
结论:当经济终于开始有所好转时,市场预期的销售与盈余可能只会如奶油沫般昙花一现。
Bluelight将重投母公司怀抱
有消息说,又有迹象显示网上公司将纷纷回归母公司:Bluelight近日内将宣布不再以独立身份存在。
Bluelight于99年12月由Kmart与Softbank Venture Capital创建,Yahoo (YHOO)也参与了该公司的创建,授权其网站使用Yahoo的标志和My Yahoo的各种功能。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传统公司应建立独立的网际部门,使其不至受到母公司官僚作风的影响。毕竟,网路会带来新的营收且成本低廉,还会产生一批具有探索精神的网路精英。而且,市场也乐于为其付费。
而现在普遍的看法则认为,网路如果不仅仅是宣传与行销工具,那它也只不过是产品的一种分配管道。
以目前的观点,Bluelight回归战略对投资者与雇员来说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一文不值的Bluelight期权至少可以变为 Kmart (KM)的股标。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