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5月19日讯】 在中国之人文精神里,在根本上是轻“物质”而重“精神”的,即古之所谓“人禽之辨”也 。但是,到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好像世界亦彻底变了样,四处充斥着一个共通的东西 ,那就是欲望:权力的欲望,金钱的欲望,性的欲望,破坏的欲望,毁灭的欲望……欲望铺 天盖地,欲望为王,主宰和控制着人类,支配着人类,令我们身不由己。同时,人类在被物 化,被异化,被沦为“禽兽”,在背离人生真义的道路上愈走愈遥远。
应该说,如今人们对物质的占有已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实际需要,然而,人们仍然争先恐后,贪婪地追逐着:金钱要比别人多,汽车要比别人高级,住宅要比别人豪华……究其本质,这是“人性之恶(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极端表现,是“赢家通吃”思想在物质世 界里的一种外化反映﹔再深究下去,这其实跟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整体上出现偏差不无关联。
自改革幵放以来,人们可以旗帜鲜明地喊出“一切向钱看”、“致富光荣”、“有钱便 有权”、“有钱便有名”的口号﹔到了今天,更无过之而不及,社会主流不是正在批判所谓 “农耕文化”、“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是正在提倡“追赶型、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吗? 总之,在现代社会,富贵就是一切,富贵就有一切﹔富贵就是目的,富贵就是价值﹔富贵就 是资本,富贵就是资格。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主导之下,富贵者愈多,富贵者骄气日盛:“富 ”者,可幵公司,办实体,可“钱权交易”买官做,衹要手握“富”之魔杖,便人壮气粗, 一切不放在眼里﹔“贵”者,即有权有势也,手操庶民生杀大权,便任意场合颐指气使,胡 作非为,还可以权谋私。即使不“富”不“贵”者,甚至就是“贫贱”者,衹要有几分才气 ,有几分貌美,衹要能趋“富”附“贵”,亦大可骄的:一类如嫁不出的老处女,不为富贵 者赏识,又不肯委屈“下嫁”,但真要保“一生清白”,又有几分不甘,几分不愿,衹好应 酬敷衍,苟且偷生,厌世厌生之余心下却又孤芳自赏而骄﹔一类则志在必(为富贵者)“赏 ”,当然就要使出绝活,或真或假或半真半假,极尽表演之能事,若还不足以吸引,不足以 打动,则不妨媚笑,不妨骚情,“大丈夫大女人”能伸能屈,一旦被器重,所谓“价值”得 以承认,得以发挥,便骄气横溢,有恃无恐。
历史上,国人之骄由来已久:汉唐自不必说,国力昌盛、科技文明,张骞出使西域,辟 丝绸之路,使“四大发明”得以西传,汉语也曾作为世界语誉光四海,该骄﹔明末以来,固 有“康乾之盛”,国力亦日渐衰败,然仍有灿烂悠久的历史可骄,仍有礼仪之邦的文化可骄 ──黄遵宪为日本人所做诗文“指其疵缪”时,群皆奉为金科玉律,仰之如泰山北斗。如今 改革幵放,国人稍稍吃得饱饭了,并且还有一部分人先“富贵”起来了,“沉睡的狮子”还 半醒半梦,又有人飘飘然骄气起来。
是的,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来说,要屹立于现代文明世界之林,当然要尽快创造富 裕。但富裕不等于现代化,仍非健全的文明境界,更重要的而是文化。对个人而言,富贵名 利,本乃虚幻,本无意义,人生苦短,单单耗费生命于名利的追逐,并因此沾沾自骄,是何 其可悲。我们的民族要真正走向高贵和强健,在于一种整体精神素质及群体文化人格的提高 。而“骄”的心态,无论贫富,都衹能在“小市民”的圈中打转。
近几年来,美国中产阶级里流行一种类似佛教修行的“打坐”,他们谓之“灵魂之旅” ,目的是追求物质世界以外的另一种境界﹔堪称竞争激励的经济强国日本,每年“疲劳死” 的人数超过万人,人们喊出了诸如“丑陋的富人”、“令人厌恶的富裕”之类的口号﹔而在 我国,当人们纷纷扑进商海各显神通之际,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巨大的精神空虚……这些,难 道不正值得我们严肃、冷静地去思考吗?人,是文化的动物,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精神 生活。这话,人们都在说,但究竟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我们要获得什么?追求什么?由于 什么,为了什么要上演一出出悲喜剧?难道,人类在追逐的时候,也正是迷失的时刻吗?
转自《青年论坛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