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5月13日讯】新华社报道﹐20世纪90年代﹐面对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芬兰政府审时度势﹐抓住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信息社会建设﹐大力扶持企业发展网络经济﹐使国民经济沿着高速稳定增长的道路健康发展。
芬兰是一个人口仅500万的小国﹐受国内市场的局限﹐经济发展历来受到对外贸易的制约。芬兰决策者﹑经济专家和企业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空间增大﹐国际市场将进一步被分割并趋于个性化﹐国际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利用通信技术﹐从生产管理模式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改变长期形成的单枪匹马和运作机制僵硬的局面﹐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而网络经济正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新方法﹐它使企业得以集中资源进行开发﹐摒弃大而全的传统做法﹐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为此﹐芬兰政府首先加强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活动网络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早在1994年﹐刚刚度过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的芬兰政府就着手制定建设信息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巨款投资建设电信和信息基础设施。经过数年的努力﹐芬兰通信和信息产业已经取得骄人的发展。目前﹐芬兰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之间都已建立了高速数字光纤网﹐90%以上的企业和公共部门都建有网上主页﹐全国20%以上的人成为因特网用户。银行之间业务结算全部实现信息化﹐银行服务自动化程度和人均电子取款比例均高居欧洲各国之首。全国网络银行客户高达150万个﹐约占全国人口的30%﹐比例为世界第一。网上股票交易快速增长并日趋普遍。
其次﹐芬兰政府从宏观上调整经济﹑技术和相关政策﹐修订和制定电信法﹑数据法﹑电子商务通信法﹑电子签名法和信息社会保护法等一系列法规﹐率先开放电信市场﹐规范网络经济的“游戏规则”。劳动部为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小企业举行网络经济专题培训﹐贸工部下属的技术开发中心每年拨出专项经费﹐资助企业建立信息网络和参与国内外网络经济项目。政府的功能和政策从原来的资助和限制转向指导和促进竞争﹐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以网络经济的形式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的发展重点也由传统的西欧市场扩大到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第三﹐芬兰政府制定知识创新计划﹐加大对高新技术的投入﹐加强培养企业急需的信息﹑电子和生物医学等高新技术人才﹐大力扶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专业化进程﹐加快国际化步伐。在过去10年内﹐芬兰政府和企业用于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资金逐年大幅度增加。去年科研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为世界第二。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和企业三位一体紧密合作﹐明显增强了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经济管理学院评估﹐芬兰国家综合竞争能力从90年代初的世界第15位已上升至目前的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新加坡。
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网络经济已经成为芬兰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诺基亚集团为首的一批通信和信息产业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造船﹑森林加工和金属等传统工业企业也积极参与到网络经济中﹐进一步拓展了老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据芬兰工业中央联盟有关网络经济企业签定的合同统计﹐企业之间一次性合作﹑项目合作和年度合作协议分别从1993年的14%﹑21%和47%下降到1998年的8%﹑19%和41%﹔但与此同时﹐伙伴型合作协议比例则从1993年的18%增加到1998年的32%。最终产品生产企业从合同企业购买的零部件金额已占整个制造业营业总额的一半。这表明﹐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际分工进一步强化﹐企业将利用包括网络经济在内的各种形式﹐实行强强联合与合作﹐以最佳的方式提高在全球化市场的竞争能力。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