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纪元4月27日讯】 明报28日社论﹕政务司长陈方安生的公职生涯要画上句号了。回首前事﹐她昨日细说在仕途中的两宗憾事﹐其一是“郭亚女事件”。这宗震撼香港的社会事件﹐发生在八六年她出任社会福利署长期间﹐她遗憾当时传媒对她不公平﹐对她下令破门入屋救出精神病妈妈无力照顾的女儿郭亚女大为非议。传媒对她严厉的批评﹐给她上了宝贵的一课——“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们认为﹐这一课值得特区首长﹑政府官员和所有公职人员铭记。
陈太的公职生涯长达三十九年﹐期间虽有起伏跌宕﹑对错是非﹐但总的来说﹐成绩有目共睹。从她在事隔十五年后的今天仍对郭亚女事件耿耿于怀可见﹐事件对她确实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挫折﹐大得可以让她感到仕途走到尽头。不过﹐事实证明﹐事件没有给她的公职生涯画上句号﹐反而经此一役﹐她不但平步青云﹐继创下香港首位女署长的纪录后﹐更升任首位女局长﹑首位本地华人出任布政司﹐更在回归后成为首位政务司长。很明显﹐她有此番成就﹐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她没有向挫折屈服。
陈方安生没有细说她怎样克服挫折﹐但采访她多年的记者都知道﹐在郭亚女事件前﹐她不苟言笑﹑很严肃﹔事件后﹐她严肃依旧﹐但脸上开始展现“四万”的灿烂笑容﹐从容面对传媒。
郭亚女事件是陈太仕途的一个危机﹐同时也是一个转机﹐端看她如何面对。事实证明﹐纵使她自觉受到传媒严厉批评﹐但她善于汲取教训﹐结果勇于承担和敢于面对传媒﹐并善于利用传媒来向公众传达信息和塑造美好形象﹐名望亦长期企于高水平。这一实例﹐正好说明传媒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陈太在郭亚女事件后对传媒的取态﹐就是敢于接受传媒和公众监察。必须知道﹐现代社会和封闭社会不同﹐在资讯流通的开放年代﹐传媒和公众必须能够监察政府和官员﹐只有对传媒和公众开放﹐政府和官员才能知民意民情﹐与时并进﹐而非闭门造车。
因此﹐尽管陈太今天对郭亚女事件仍耿耿于怀﹐她对传媒却开放了怀抱。如果没有这份胸襟﹐她只能固步自封﹐不会得到市民的认同和欣赏。
传媒的一大功能﹐就是扮演官员与市民的桥梁。民意调查是其中一个检测手段﹐陈太的民望持续高企﹐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善于利用传媒向公众沟通﹔董建华的民望也曾一度爬升﹐例如在发表施政报告后﹐他经常通过传媒解释政策的时候。
陈方安生退休了﹐我们期望﹐她面对传媒那种从容﹑豁达的笑容﹐不论是对特首或是其他官员﹐都有启发﹐因为在那笑容背后﹐是为政者不怕难关﹑不畏挫折﹑善于沟通﹑从容面对社会监察的象征。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