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3月5日电】济南四门塔是在1971年修缮过程中发现舍利的,但这个秘密由于历史的原因被人隔绝了近30年。经过专家初步鉴定,今年3月1日,济南四门塔风景区管委会才对外宣布中国发现最早的舍利在柳埠镇这一惊人消息。
中国最古老的石塔────四门塔,坐落在济南市南部三十五公里外柳埠镇,建于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196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到1970年四门塔已损坏严重,南北墙和塔心柱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塔墙面裂缝宽达十多厘米,塔内三角石梁和石拱板大多断裂。1971年,国家文物局拨出专款,对四门塔进行“加固塔基和维修塔顶”。
这次维修却意外地有两项重大发现:一是塔中上部的石拱板反面镌刻着“大业七年造”的阴刻字,从而证实了四门塔的确切建造年代。二是从塔心柱离地面高1.6米处发现了舍利石函 、铜函和舍利子。舍利石函放在六块石板砌成的方圹 (墓穴)中,呈方形,长30.8厘米,宽31厘米,高29.9厘米,外面经水磨处理。石函内放一铜函,铜函用丝绸包扎,长宽各9厘米,高13厘米,外部绘红、绿、蓝、黑等色型图案,内部镶以绘着花纹的木榇 (棺材)。舍利全部放在铜函内,计有水晶珠4颗,黄琉璃珠7颗,绿琉璃珠9颗,微带绿色的胆形玻璃高颈瓶子一个,小瓶已碎,其颈间套有骨环、银环、铜环等。铜函内填有药草、香料等物。
由于时值文革期间的历史原因,这一当时本应极具轰动效应的重大发现一直鲜为人知。据当时维修四门塔的负责人、舍利函见证人之一王建浩先生回忆,就在舍利出土的前几天,四门塔附近发现一座战国墓,他被叫去看战国墓时,没想到墓坑发生坍塌,砸伤了他的腿,四门塔维修工作于是只好由他人代为负责。当发现舍利石函时,它已被人随意打开,函内丝绸、木榇随即风化,很可能一些有研究价值的线索也随之逝去。
据当时文物专家鉴定,舍利铜函、石函分别被确认为国家一、二级文物,石函、铜函内珍藏的这些神秘遗物价值由此可见一斑。据文物专家推测,这些被珍藏的东西,虽然不能肯定就是通常人们所说高僧大德圆寂后火化留下的舍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们肯定是佛家供养瞻礼的圣物。
舍利主人成为千年待解之谜
据济南市佛教协会会长、灵岩寺监院觉印法师讲,全国供奉舍利的寺院很多,如西安的法门寺、宁波的阿育王寺、成都宝光寺等。就山东而言,四门塔最早发现舍利。汶上的宝相寺曾于1995年出土数百粒舍利,有的呈现红亮或黑亮颜色,非常珍贵,成为当年全国重大文物发现。
就四门塔舍利来说,觉印法师讲,按照佛门常规,石函、铜函,特别是透明的琉璃瓶,是佛家专门用来装舍利的,让人能直接看得见。由此可以推断,四门塔舍利函除高僧大德留下的生前器物舍利外,琉璃瓶内还肯定有其圆寂火化后留下的生身舍利。
那么,四门塔这些舍利到底是哪位佛门高僧留下的?四门塔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的刘继文副主任说,从目前可考的史料看,四门塔从公元611年建成到1971年,一直没见任何修缮记载。因此舍利放入塔中的时间,应与四门塔的建筑年代相差无几。他推测,塔中舍利极有可能是四门塔所在寺院创始人朗公留下的。
但也有学者提出异议,因为朗公活动的鼎盛时期是公元4世纪中后叶,与四门塔的建造年代相差约200年,舍利也有可能是朗公以后其他高僧留下的。
由于缺乏相关文献记载,上述推测尚不能得到证实,四门塔舍利主人是谁至今仍扑朔迷离,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千年待解之谜。
千年古刹依然谜团重重
发现舍利的四门塔,是我国现存最有特点的古塔之一,它只是神通寺遗址最著名的遗存中的一部分。神通寺始建于1600多年前,前身为朗公寺,隋文帝时更名为神通寺。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发展成为齐鲁大地的佛教中心。
据刘继文介绍,根据史书记载,神通寺规模非常浩大,寺院有上千间。现在神通寺遗址周边的许多文物古迹,历经千百年的磨难仍保存完好,如盛唐雕刻艺术精华龙虎塔、保存完好极具艺术价值的千佛崖、造型独特全国仅有的九顶塔,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但就是这座在史书上曾经辉煌的著名寺院,如今却是一片废墟。在四门塔景区内原神通寺遗址处,讲经堂废墟上的四根石柱,高高耸立,傲然指向空中;杂乱的荒草中随处可见一些虽经风雨侵蚀但仍能看出雕刻精美的石碑、台基。一个昔日气势磅礡、香火氤氲的千年古刹,如今已房屋全无,只剩下残破的遗址。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它是如何衰退和消失的,至今还无从得知。
另据介绍,像神通寺这样大规模的寺庙,应该是有地宫的。但直到今天仍没有发现。专家考证,神通寺遗址的地下文物,比地上文物更具价值,有朝一日如能发掘出来,神通寺的神秘面纱,将进一步揭开。四门塔景区也将因此增加无穷的魅力。
昔日名刹,几经兴废,只剩遗址,给后人留下许多难解的谜团。
相关文章